《氓》情诗三百首赏析
氓
作者: 张忠义 【本书体例】
【原文】:
氓之蚩蚩(1),抱布贸丝。匪来贸丝(2),来即我谋(3)。送子涉淇(4),至于顿丘(5)。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6),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7),以望复关(8)。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9),体无咎言(10)。以尔车来,以我贿迁(1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2)。于嗟鸠兮(13),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15)。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16),三岁食贫(17)。淇水汤汤,渐车帷裳(18)。女也不爽(19),士贰其行。士也罔极(20),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2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2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3)。总角之宴(24),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5)。
【鉴赏】:
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名篇。通过一位妇女和氓从相识、相爱,到最终被冷遇、被遗弃的过程的叙述,反映了当时妇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遭遇。
全诗共分六章。第一章写氓向弃妇求婚,第二章写二人相爱、结婚;第三章写弃妇的悔恨;第四章写弃妇的被弃;第五章写弃妇叙说自己婚后的不幸,第六章写弃妇对氓的怨恨。
毛诗序说:“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因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叙其事以讽焉。美反正,刺淫佚也。”朱熹诗集传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这些见解,都是站在封建主义的立场上对婚姻问题的裁判,显然是荒谬的。诗中当“刺”当“讽”的,应该是当时吃人的礼教和氓那样忘恩负义的流氓恶棍,而绝不是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善良的妇女。
诗中描叙的弃妇是一位善良、勤劳而又忠于爱情的妇女。她把一颗纯洁无瑕的心全部献给了氓,而氓给予她的却是欺侮和凌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弃妇通过对自己爱情悲剧的深刻反思所总结出的沉痛教训,也是对天下无数痴情者的善意忠告。
恩格斯指出:“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已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就无怪乎先儒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弃妇为“淫妇”,初不自重,以色事人,华落色衰,卒被人轻了。也无怪乎弃妇的不幸遭遇非但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同情,甚至连自己的亲兄弟也“咥其笑矣”。
事实上,弃妇对氓的爱情是从氓对弃妇的追求开始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你看,氓在未得到弃妇爱情之时,他伪装的是何等的虔诚。然而弃妇并未草率从命,甚至由于“子无良媒”而拖延了婚期。可见,弃妇在当时的礼教面前是不越雷池半步的,而并不象毛诗序中所说的“男女无别,遂相奔诱”。氓是以自己虚假的情谊骗取了弃妇对他甚笃的爱情。二人结合之后,弃妇“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其劳作之苦由此可见一斑。尽管如此,弃妇仍未摆脱自己被抛弃的命运,实在可悲可叹。然而令人快慰的是,弃妇痛定思痛,终于还是下定了“亦已焉哉”的决心,这深刻表明,血泪的代价最终还是换来了人的觉醒。
与弃妇恰恰相反,诗中的氓是一个流氓式的反面形象。开始他佯装买丝来与弃妇求爱,接着又卜又筮,俨然一副虔诚的面孔。但当其目的达到之后,便一改初衷,“二三其德”;继而又翻脸无情,“至于暴矣”。其为人卑劣,心性之狡猾,皆为流氓恶棍所具有。
对这一丑恶形象的批判,诗中并无一句过激之辞,然而伴随着女主人公如泣如诉的叙说,读者莫不义愤填膺。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氓作为一篇现实主义作品,它深深地触及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样的爱情悲剧在当时既有其典型性又有其普遍性,它反映了当时男女不平等、妇女受欺压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氓是一首叙事性较强的诗篇,可以把它看作我国诗歌史上早期的叙事诗作。全诗情节完整、形象鲜明,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波澜起伏。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此篇层次分明,工于叙事。‘子无良媒’而‘愆期”、‘不见复关’而‘泣涕’,皆具无往不复,无垂不缩之致。然文字之妙有波澜,读之只觉是人事之应有曲折。”(管锥编)。它对我国汉乐府中的著名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等恐也不无影响。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作为叙事诗的氓自然以赋为主,但在运用赋的同时作者又兼用比、兴,这样在表现手法上富于变化,增强了它的艺术性。如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喻女子年青貌美、二人情深意笃;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喻女子华落色衰,男子一改初衷。
总之,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表现手法上看,氓都无愧为我国早期诗歌的一块碧玉。
-
儿童笑使君,忧愠长悄悄。谁拈白接?,令跨金騕褭。东风吹湿雪,手冷怯清晓。忽发两鸣髇,相趁飞AA18校放弓一长啸,目送孤鸿矫。吟诗忘鞭辔,不语头自掉。归来仍脱粟,盐豉煮芹蓼。何似雷将军,两眼霜鹘皎。黑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课外古诗词10首及赏析,内容包括十首高中课外古诗词及鉴赏,10首课外古诗和赏析,课外十首古诗以及赏析。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鉴赏: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
-
【注释】:此词写中秋月景而兼怀人。词中以清婉和雅的语言,对中秋月景和怀人情思作了细腻传神的描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对本词给予高度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然其后又岂无佳词 ?如晁次膺(端礼字)《鸭头绿》一词殊清婉,
-
温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点点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正正经经看一名女子走过之必要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码认识之必要 欧战、雨、加农炮、天气与红十字会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薄荷茶之必要 每晚七点钟自证
-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今人称为大运河,即隋炀帝时疏浚开掘的通济渠,因其主干在汴水一段,故唐以来,人们习惯上呼为汴河。隋大业元年,炀帝发民工百
-
和凝的《江城子》共有五首,是一组完整的组词,内容相连,叙述一位女子与情人夜间约会相见的整个过程,从第一首“排红烛,待潘郎”到第五首“天已明”,写出这位女子含娇、含恨、含笑、含情、含愁的一个等待恋人时特有的心态流程,表现出她对恋人的一片痴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上片首先展现的是一派晚春景象,“满眼东风飞絮”六字,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烦乱,这就把惜别的主基调定了下来。随后直言在日暮的短亭中,友人的离去已近在眼前。“短亭春暮”一语而三义。既点明离别,又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然后宕开一笔,写更为
-
除诽谤,去肉刑,躬节俭,不受献。|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除诽谤,去肉刑,躬节俭,不受献。》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项斯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莫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