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情诗三百首赏析
螽斯
作者: 韩文奇 【本书体例】
【原文】:
螽斯羽(1),诜诜兮(2)。宜尔子孙(3),振振兮(4)。螽斯羽,薨薨兮(5)。宜尔子孙,绳绳兮(6)。螽斯羽,揖揖兮(7)。宜尔子孙,蛰蛰兮(8)。
【鉴赏】:
这是一首祝人多子多孙的贺诗。诗以蝗虫比配男女,以蝗虫之多子比配男女之多子多孙。作者呼唤人们:看那蝗虫成群结队,何其繁盛呀,君子也应人丁兴旺,子孙成行啊,颂扬了多子多孙的幸福观。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古人对生育生殖的信仰与崇拜。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中,由于生产力的极端不发达,加上部族争战的连绵不断,使古人深感到人力的可贵与重要;同时,有得于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强劲的繁衍生殖能力,而对人的繁衍极为重视,从而热烈歌颂人的生殖力,期望它也无比昌盛。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多子多孙好的观念代代相传,其影响久远而根深蒂固。时至今日,这种陈旧的观念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中仍有颇大的市场。
尽管这种多子多孙多福的观念是陈旧的,今日更不宜提倡,但本诗在艺术上仍不乏独特高明之处。诗人撷取生活实践中熟悉的事物作为喻体,通俗而可信,真切而形象。三章诗反复咏唱同一内容,表达同一情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了六对意义相近的叠字(诜诜、振振、薨薨、绳绳、揖揖、蛰蛰),极力表现了非凡的生殖力与众盛之貌,突出渲染了多子多孙的无比喜悦幸福之情。全诗虽以三字句为主,但由于多用叠字,使得音节舒缓,浸润人心。
-
[清]朱瑄徐市楼船竟不还,祖龙旋已葬骊山。琼田倘致长生草,眼见诸侯尽入关。这是首别具
-
从梨子界的公路坎脚拾级而下。一路翠峰障目,佳木繁荫。空气清新而湿润,夹着淡淡的花香,沁得人心旷神怡。草、木、花、鸟等,时而沙沙作响
-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青丝.》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日夕著书罢,惊霜落青丝。》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过零丁洋》是王之涣的一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子赴宴途中的美妙行程。他乘船穿越平静的洋水,享受着自然之美。作者用丰富的比喻和具体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读此诗,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
许安仁《梦中作》 山色浓如滴,湖光平如席。 风月不相识,相逢便相得。 【译文】 山色浓翠欲滴,湖光平静如席。清风明月虽然不相识,一旦相见便成莫逆。 【集评】 宋·许顗:“季父仲山,病中梦至一处泛舟,环
-
苎萝妖艳世难偕。善媚悦君怀。后庭恃宠,尽使绝嫌猜。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捧心调态军前死,罗绮旋变尘埃。至今想,怨魂无主尚徘徊。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
-
【原题】:肩吾摘傍梅读易之句以名吾亭且为诗惟发之用韵答赋
-
满江红·拂拭残碑文征明〔明代〕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 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 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 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 疑是赤城标。 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