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翚《汴京纪事》诗意|阅读答案
帝城王气杂妖氛,胡虏何知屡易君!
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
联翩漕舸入神州,梁主经管授宋休,
一自胡儿来饮马,春波惟见断冰流。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刘子翚(音“灰”)(1101—1147),字彦冲,自号病翁,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末,为承务郎;南宋初为兴化军(治所在福建莆田县)通判。以不堪吏事,辞归武夷山,讲授理学,学者称为“屏山先生”。他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老师。当时的理学家程颐,提出了“作文论道”论,又说: “学诗用功甚妨事”。朱熹也说: “顷以多言害道,绝不作诗”。他们在理论上反对作诗,却实际上又不能不作诗,也许是以“诗”载“道”,诗便不算是诗了,作作则以为不妨事,当然,这样诗也就死亡了。刘子翚虽是理学家,但他与程、朱不一样,他有理学讲理学,有诗情写诗篇,诗与理各走各的道,所以他成为南宋诗坛上的一位不可忽视的有成就的诗人。
汴京纪事共二十首,写于汴京失陷后的第二年(1127年)。这里选录的是其中的四首。二十首诗多是感时忧国、干预生活之作,艺术性都比较高,传诵较广。
这里选录的第一首,写金人占领了汴京以后,弄得满城腥羶,亵渎了京都盛地;他鄙视不懂礼义道德的金国贵族统治集团为“胡虏”,痛斥他们改变宋朝正统的做法,是不知有君的野蛮行为。诗人以同情和崇敬的态度,讲到汴京的宋朝遗民,他们时时洒泪在盼望京都能早日得以光复,一心在向往南国,与金人不知忠君爱国的行为截然不同。
第二首写汴京原是中国的中心,漕运的大船由汴河联翩而至,梁太祖朱温开平元年升汴州为东都,后来江山易主,转归北宋,成为东京。由于金人来侵夺,破坏了中原的繁荣,汴河中再也见不到漕舸往来了,入目的仅有断冰拥塞在春水中,一片破落不堪的景象。
第三首写的是王黼和蔡京这两个祸国殃民的权奸,他们一个被封为“太傅楚国公”,一个被封为“太师鲁国公”。王在阊阖门外有宅第周围数里,正厅以青铜瓦覆盖,宏丽壮伟,后园又聚花石为山,十分讲究。蔡在汴京州桥之西有大片宅院,周围数十里,虽被火烧,仍有遗址在太师府桥。这些人卧食重禄,搜刮无度,行政腐败,导致了国家覆亡的惨祸。这些误国权奸,虽然贼骨已朽,但人民对他们的唾骂并未停止。王、蔡二贼当年辛苦经营的家当,也随国家人民的不幸,而俱都化为乌有了,汴京那里只有“月夜池台”和“春风杨柳”,可以证明他们曾存在过。
第四首是从侧面写宋徽宗,批判他沉溺于声色,不思国家民族的大事,造成了山河破碎,天下不幸。诗中通过写徽宗宠爱的汴京名妓李师师老年流落南方,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沧桑之变,以及皇帝的荒唐可耻。刘子翚写得十分含蓄: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以缕衣檀板供君王享乐的李师师是可怜的,她不过是象杜牧泊秦淮所写的那个“不知亡国恨”的商女一样,历史的责任是在可鄙的宋徽宗身上,他误了天下之苍生,没有尽到保护四海臣民的责任。
汴京纪事写得十分流畅而明快,情意真挚动人,语言富有形象性,责骂得巧妙,讽刺得深刻,显示了特出的风格色调。
-
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 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 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
-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1],碧水东流至此回[2]。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解]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
-
笃诚信,矜困穷,伸冤滞,则太平之业可致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笃诚信,矜困穷,伸冤滞,则太平之业可致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曲江有病客,寻常多掩关。又闻马死来,不出身更闲。闻有送书者,自起出门看。素缄署丹字,中有琼瑶篇。口吟耳自听,当暑忽翛然。似漱寒玉水,如闻商风弦。首章叹时节,末句思笑言。懒慢不相访,隔街如隔山。尝闻陶潜
-
【3671】奋力推进创新型江西建设(谢茹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万字,2018年6月第1版,32元)△共10章:①创新型省份建设;②实施科技工程;
-
柳宗元 郭橐驼 (1) ,不知始何名。病偻 (2) ,隆然伏行 (3) ,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 “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 (
-
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获?在贵多忘贱,为恩谁能博?狐白足御冬,
-
伐竹为桥结构同,褰裳不涉往来通。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把烛成桥夜,回舟坐客时。天高云去尽,江迥月来迟。衰谢多扶病,招邀屡有期。
-
首席理发师时常,儿子会指着他的“酷”发型给人“炫”:“我妈‘啃’的”!给儿子理发,缘于走遍小城,寻不到一家儿童理发馆。当年给弟弟理
-
[下] 子墨子言曰: 仁者之为天下度也 ① ,譬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今孝子之为亲度也,将奈何哉?曰:“亲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也,亦有力不足、财不赡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