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镜面凹凸》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镜面凹凸》原文|翻译|赏析

宋·沈括2

古人铸鉴3,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观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4。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5

1本文至中药制剂等11篇,均选自梦溪笔谈,标题均为后人所加。2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有梦溪笔谈、长兴集等。鉴:镜。4“仍复”以下数句:意为再根据镜面大小,增减镜面的曲度,在一定距离内,使人脸和镜子大小相称,这是工匠精巧的智慧。5“此师旷”句:师旷是春秋时晋国乐师。晋平公铸大钟,师旷听后认为钟声音律不准确,而众乐工却都以为准确,无人理解师旷的通晓音律。

【析点】 由于战乱频仍、统治者不予重视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古代的一些发明创造年久失传,后人对其工艺技术不得其解甚而做出荒唐事来。本文所记的古镜即是如此。

早在西周初期,我国就有关于铜镜的记载,到了汉代铸镜技术更臻精进,可惜的是这一工艺在宋朝已经湮灭,其原理不能为时人理解。宋人不能造镜,而且常常在得到古镜之后把镜面磨成平平的,这实在是一种悲剧——非但不能创造反而进行毁坏的悲剧。其实,这样的悲剧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

沈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精密观察,发现了镜面凹凸跟映像大小的联系以及古人“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的巧智,可谓深得古人匠心。沈括虽然不是镜子的发明者,但他发现了古人铸镜的奥秘所在,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他是镜子的再度发明者似乎并不过分。倘古人有知,必不会像师旷那样感叹知音难求了吧

猜你喜欢
  • 古代文言文及翻译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古

  • 《东门之池》情诗三百首赏析

    东门之池 作者: 张毅蓉 【本书体例】

  • 兰琪儿《兰园颂》

    一给它土地,它会长出小桥流水人家。一湖碧水,由它生出波光粼粼,圈圈涟漪。行走于水岸,竹林葳蕤,宁折不弯,顶天立地,朴实无华,曲径通

  • 苏轼《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全诗鉴赏

    火岂此祥乎乃作是诗院有蜀僧宣逮事讷长老识先君云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是仙。 作品赏析原题:圆通禅院先

  • 苏轼《吴子野绝粒不睡过作诗戏之芝上人陆道士皆和》全诗鉴赏

    聊为不死五通仙,终了无生一大缘。独鹤有声知半夜,老蚕不食已三眠。怜君解比人间梦,?芝有梦斋,子由作铭。?许我时逃醉后禅。会与江山成故事,不妨诗酒乐新年。 作品赏析原题:吴子野绝粒不睡过作诗戏之芝上人陆

  • 《前日奉和仲灵禅老春雨诗复辱见答走笔依元韵赏析》

    【原题】:前日奉和仲灵禅老春雨诗复辱见答走笔依元韵酬之

  • “翁仲”的意思,出处,故事

    “翁仲”,原是指秦代猛将阮翁仲。传说他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他死后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就称铜像、石像为“翁仲”。 关于“翁仲”,有一个有趣的历史传说: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下江南巡游。有一次

  • 范仲淹《剔银灯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全诗赏析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尩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作品

  • 《嚎叫》作品分析

    美国诗人、“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阿兰·金斯堡*的代表作。1955年曾在旧金山第6美术馆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朗读过,产生了很大的反响。1956

  • 中国制度“优”在哪里

    【5444】中国制度“优”在哪里(韩庆祥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8 5万字,2020年8月第1版,49 8元)△11章:[1]优在党的领导力量:集中统一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