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缦堂日记一则》原文|翻译|赏析
清·李慈铭1
(同治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壬午。闻永定河又决数十丈2,文安被灾尤甚3,而合肥相国方疏报永定河大工合龙奖叙员弁4,又奏清苑县知县李逢源、广平府知府长启均报境内麦秀两歧5,绘图呈祥。一时士论,颇籍籍焉6。
1 李慈铭(1829-1894):字炁(qì)伯,号莼客,清代文学家,有柯山漫录越缦堂日记等。本文选自越缦堂日记。2 永定河:发源于河北省西北部,流经北京,至天津人海河。3 文安:县名,今属河北省。4 合肥相国:指李鸿章,他是安徽合肥人,旧有以籍贯称人的习俗。时李鸿章任相国。疏报:上疏报请。合龙:修复堤坝,封口截流。员弁(biàn):低级官员。5 麦秀两歧:一株麦子长两穗,封建时代官吏常以此作为祥瑞,讨好皇帝。6 籍籍:议论纷纭。
【析点】 河堤决口,水灾严重,民不聊生。但作为相国的李鸿章却隐瞒不报,只报大坝合龙之功,“麦秀两歧”之瑞,寥寥数语,便暴露了清末社会政治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一时士论,颇籍籍焉”一语,道出了舆论的向背,也道出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
古文观止·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维治平四年七月
-
春景之美好,也并非只有文士才能感受,但春去的惋惜,却似乎只有文人感觉得更为深切。梁曾算得是位洒脱的词人了,当他在风光旖旎的西湖畔“送春”时,也终究难以为之释怀。
-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商隐的诗句
在李商隐的诗中,“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这句诗表达了穆王乘坐八匹骏马每天行驶三万里的速度,展现了穆王的威武和雄风。接下来的一句是什么,很难说,因为这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没有下一句。通过这两句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穆王的敬意和赞美之情。这首诗给人一种壮丽和豪迈的感觉,同时也启示了人们应该怀有追求卓越和超越常人的精神,不断向前进取,不畏艰难困苦。
-
古文·与友人论学书 顾炎武比往来南北(1),颇
-
一 没有人知道,我怀揣着一个怎样的秘密,从成都飞往诸暨。 我要去寻找爱情,千年前美人西施的爱情。我要去看一看,一个乡间浣纱
-
古文·伶官传序 欧阳修呜呼! 盛衰之理(1),虽
-
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 ”
-
低腰复敛手,心体不遑安。一落风尘下,方知为吏难。公事与日长,宦情随岁阑。惆怅青袍袖,芸香无半残。赖有李夫子,此怀聊自宽。两心如止水,彼此无波澜。往往簿书暇,相劝强为欢。白马晓踏雪,渌觞春暖寒。恋月夜同
-
时 钟 ◆ 波德莱尔 中国人能在猫眼里看到时辰。 有一天,一个传教士在南京城外闲步着,发见自己忘记带表,于是他问一个小孩子那
-
作者: 何乃英 【作家简介】欧玛尔·海亚姆(又译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