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夜书》原文|翻译|赏析
宋·苏轼
己卯上元2,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3,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4,屠酤纷然5,归舍已三鼓矣6。舍中掩关熟寝7,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8?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9,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1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标题为后人所加。儋(dan)耳:地名,在今海南省西北部儋州附近。苏轼自公元1098年贬官至此。2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上元:农历正月十五。3过:过访。4民夷:指汉族与当地少数民族百姓。杂糅:杂居。5屠酤:屠户与酒肆。6三鼓:三更,午夜。7掩关:闭门。8“孰为”句:意为什么是人生的得与失? 9“然亦笑”句:韩愈(字退之)有赠侯喜诗,说自己自晨至昏仅钓得一寸长的小鱼,“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低湿之地)?”意在表明仕途正如这垂钓,时光虚掷,功名甚微,但自己仍不放弃追求,还要去“钓大鱼”。
【析点】 儋耳乃是天涯海角之地,生活极为清苦。年过六旬的苏轼贬谪到此,仍然保持了开朗旷达的情绪,并与当地人相处得很和谐。这则笔记反映了苏轼在海南生活思想之一斑:从老书生约他上元赏月的话语,看出他们之间亲近友好的关系;从苏轼对游儋耳城的几句描述,看出他对这海岛小城也不无兴趣;他以韩退之为反证,指出“钓者未必得大鱼”,抒发的是不计仕途荣辱升迁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篇记事兼抒怀的笔记散文,目的不在刻画人物,但老书生们的雅兴,苏轼的乐观、随遇而安,甚至家人的熟睡再鼾,无不跃然纸上。文中记事所用的动词准确而恰当:“过”字看出老书生们此来并非常谈消夜,而是暂坐以便相邀:“从”字看出苏轼此行是不拂老书生雅兴而一同前去;“步”字如见一行老人消闲的步履;“入”字显出僧舍的幽深;“历”字显出小巷的狭长、窄小;“糅”字表现出“民夷”相处的和谐无间。
不可忽略的是文中坡公游儋耳归舍后“孰为得失”的自问,这一句颇值寻味的,其中包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年迈远贬自是人生之大“失”,但苏诗有云:“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此次的儋耳上元之游当是“兹游”中之一)“奇绝冠平生”,又是大失中之大得。人生境遇,得中有失,失中有得,这正是苏公参透人生得失真谛后的彻悟。
古代文人到海南者不多,有关海南的诗文自然寥寥,如此则儋耳夜书更以其“稀”而为贵了。
-
天宫水西寺,云锦照东郭。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凉风日潇洒,幽客时憩泊。五月思貂裘,谓言秋霜落。石萝引古蔓,岸笋开新箨。吟玩空复情,相思尔佳作。郑公诗人秀,逸韵宏寥廓。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
-
作于:(1932年) 十二月《鲁迅日记》1932年12月31日:“为达夫云:(略)。”诗中“木落”作“浩荡”,“猩”作“心”,“不得”作“亦险”。①《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落。”②《楚
-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文案吧,文案用于跟亲朋好友分享个人生活情况。那些火遍朋友圈的文案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入秋了唯美文案,欢迎大家分享。入秋了唯美文案1
-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
《满庭芳 促织儿》 月洗高梧,露溥幽草,宝钗楼外秋深。 ① 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②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 ③ 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④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
-
愿为王剃须喻 【原文】 昔者有王,有一亲信,于军阵中,殁命[1]救王,使得安全。王大欢喜,与其所愿。即便问言:“汝何所求?恣汝所
-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 【出处】唐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二虢国夫人承主恩》。 【译注1】虢国夫人嫌脂粉反会玷污 了自己的天生美貌,只淡淡地描了描眉 毛,就去朝见皇上了。却嫌脂粉污颜 色:
-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形象·平民”类的诗句。 渔父在芦苇掩映着的水深处,静静地垂下钓丝。几十年间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鉴赏和解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一生心忧天下而潦倒沉沦,发而为诗,多
-
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 作品赏析【注释】:瑶华(一作草)折遗谁。若(一作君)问辽阳戍。悠悠(一作摇摇)天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