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游姑苏台记》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游姑苏台记》鉴赏

古文·游姑苏台记

宋荦

予再莅吴将四载(1),欲访姑苏台未果(2)。丙子五月廿四日(3),雨后,自胥江(4)泛小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5),妇子满田塍(6),泥滓被体(7),桔槔与歌声相答(8),其劳苦殊甚。 迤��过横塘(9),群峰翠色欲滴(10)。未至木渎二里许(11),由别港过两小桥(12),遂抵台下。

山高尚不敌虎丘(13),望之仅一荒阜耳(14)。舍舟乘竹舆(15),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16),竹树森蔚(17),稻畦相错如绣(18)。山腰小赤壁(19),水石颇幽(20),仿佛虎丘剑池。夹道穉松丛棘(21),薝卜点缀其间如残雪(22),香气扑鼻。时正午,赤日炎歊(23),从者皆喘汗。予兴愈豪(24),褰衣贾勇(25),如猿猱腾踏而上(26)。陟其巅(27),黄沙平衍(28),南北十余丈,阔数丈,相传即胥台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29)。吾友汪钝翁记,称方石中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30)。今皆无有,独见震泽, 掀天陷日(31), 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㵿淼中(32)。 环望穹窿、灵岩、高峰、尧峰诸山(33),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34)。而霸业销沉(35),美人黄土(36),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人无能言之者,不禁三叹(37)

从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38)。僧贫而无世法(39),酌泉烹茗(40)以进。山中方采杨梅,买得一筐,众皆饱噉(41),仍携其余。返舟中时已薄暮(42),饭罢,乘风容与(43)而归。侍行者(44),幼子筠(45),孙韦金,外孙侯晸,六日前子至(46)方应试北上,不得与同游赋诗纪事,怅然者久之。

〔注释〕(1)莅(li): 到。(2)未果: 没有成功。(3)丙子: 康熙三十五年(1696)。(4)胥江: 苏州胥门外的一条河。(5)插莳(shi):插秧。(6)妇子: 妇女儿童。塍: 田中小埂。(7)滓: 杂质。被体: 满身。(8)桔槔(gao):汲水工具。 相答: 互相应和。 (9)迤��(yi li):迤逦, 曲折。横塘: 胥江中南北走向的一段。(10)翠色欲滴: 绿色象要滴出。(11)木渎: 苏州西南郊的一个镇名。许:大约。(12)别港: 岔生的河。(13)不敌: 抵挡不住。虎丘: 苏州名胜。(14)阜: 土丘。(15)竹舆: 竹子编成的轿子。(16)村落: 村庄。(17)森蔚: 繁茂。(18)相错:交错。(19)小赤壁: 湖北省境内长江岸边。(20)幽: 深远。(21)穉松:小松树。(22)薝(zhan)卜: 栀子花。(23)歊(xiao): 热气。(24)兴: 兴致。豪: 高强。(25)褰(qian):提起。贾勇:使出勇气。(26)猱(nao):猿猴的一类。(27)陟(zhi): 登临。(28)衍: 展开。(29)讶: 惊讶。逮: 及。(30)汪钝翁: 汪琬,号钝庵。中穿: 中间有孔。竿旌:插竿悬挂旗帜。寿藤: 老藤。类: 象。(31)震泽: 太湖古名。陷: 吞没。(32)七十二峰: 指太湖中的山峰。㵿(xiao):水势广远。(33)穹窿(qionglong)、灵岩、高峰、尧峰: 均在苏州西南郊。(34)献奇: 呈现美景。(35)霸业销沉: 指春秋时吴王的霸业已成陈迹。(36)美人:指西施。黄土: 死后化为黄土。(37)三: 概数,非确指。(38)小: 稍稍。(39)法:佛语,一切事物。世法: 一般人的生活方式。(40)酌: 取。烹: 这里指泡。茗:茶。(41)噉(dan): 同“啖”,吃。(42)薄:临近。(43)容与: 悠闲自在。(44)侍行:侍奉同行。(45)筠(yun): 宋筠,字兰挥。(46)子至: 儿子宋至。

〔鉴赏〕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古迹名胜,用生花妙笔写下令人神往的游记,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家的一个优良传统。在历代百花争艳的游记散文中,宋荦的游姑苏台记不失为一篇独具风采的佳作。宋荦非常羡慕“三百年来高贤遗老徜徉于山水佳处,日作词章翰墨因缘” ( 跋吴门诸子游上方山石湖图咏 )。他论诗主张“取材富,而用意新” ;强调“诗者,性情之所发”,提出“吾之真诗,触境流出”。他认为,“诗道本广大”,“诗道本灵通”,故而反对“狭小”和“拘泥而穿凿”,不满一味“抚唐”、“抚古”和“抚宋元明”之作(以上引语均见漫堂说诗,载西陂类稿卷二十七)。宋荦的这种诗论,反映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看法,对他的古文创作同样是有指导意义的。同时,作为一个画家,宋荦的画论亦颇有见地,且对他的游记写作有明显的影响。在跋朱竹垞和论画绝句中,他曾说: “余暇日创为论画绝句若干首,理绝绳尺,意在独解。竹垞先生见而好之,走笔属和,不摭画苑剩语,第吟赏生平所见,神理已超超元箸。” ( 西陂类稿卷二十八)套用他称许朱彝尊的论画绝句的赞语,他的游记佳作,如游姑苏台记,可谓“不摭游记剩语,第吟赏生平所见”。

宋荦自康熙壬申(1692)秋移节吴阊,在苏州作了四五年的地方官。在重修沧浪亭记( 西陂类稿卷二十六)中,他自述道: “予来抚吴,且四年。蕲与吏民相恬,以无事而吏民亦安。予之简拙,事以寖少,故虽处剧而不烦。”这样的作宦生涯,决定了暇日游览姑苏名胜古迹,“徜徉于山水佳处,日作词章翰墨”的爱好和享受。另外,宋荦又有一种“好古癖”,其友张希良曾把他比作苏东坡,说: “髯苏好事天下无,谁其匹者商丘叟,游踪宦迹仿佛同,……公也素负好古癖,自笑多生一宿垢” ( 怪石诗用东坡石鼓歌韵为牧仲先生赋,附载于西陂类稿卷二十八)宋荦的一些游记,包括游姑苏台记,与他的“好古癖”,亦有密切的关系。

看似清水,饮如醇酒,淡中见浓,平中寓奇,这是游姑苏台记在艺术上最为成功的地方。除开头和结尾作游记所必要的交代之外,全文三段,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出游姑苏台的全过程。自 “丙子五月廿四日”至“遂抵台下”,先简叙泛舟胥江出城,直抵台下的情景; 接着,自“山高尚不敌虎丘”至“不禁三叹”,详写上姑苏山,游胥台故址,发思古之幽情; 最后,自 “从山北下”至“怅然者久之”,描述下山进庵,品茗啖杨梅,以及归途的闲暇自得心情。全文所记,皆游山玩水中的日常琐事和个人情怀,并无怪奇之意外。然而,写眼前美景,令人神往; 抒怀古幽情,则发人深思。布帛菽粟之中,自有许多滋味,咀嚼不尽。

由于宋荦是位对诗画理论有相当造诣的诗人和画家,他的山水游记,总有一种浓郁的诗情画意。同时,他在描摹山水之美景,吟咏风月之情怀时,能选取富有特征的人物活动,他那山水游记的诗情画意,既不乏静态之美,又具有动态之美。如写小舟出日晖桥后,特别描绘“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的春耕图; 在留云庵里,又勾勒了一幅小庵贫僧酌泉烹茗以飨贵宾的画面。诸如此类,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为游记增添了不少盎然情趣,亦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余地。

宋荦不仅善于以画家的审美眼光来观察体验山水风月,而且擅长于用诗的语言来惟妙惟肖地加以描绘、渲染。他的这篇游姑苏台记,简直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猜你喜欢
  • 白居易《出关路》全诗赏析

    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

  • 《求通亲表》原文|翻译|赏析

    臣植言:臣闻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2〕;

  • 《秋水长天思雁阵》

    中秋期间,与文友去心仪已久的辽东山区青山沟一游。我们都没有料到会有这样一个美好明丽的秋天,穆穆秋山,娓娓秋水,澄澈的天空白云悠悠,

  • 范仲淹《滕子京以真籙相示因以赠之》全诗鉴赏

    泰山采芝人,吏隐清淮滨。金函秘实籙,奉之如高真。谓子有仙志,兴言一相示。叩头鸣天鼓,玉书粲然异。白云引轻素,朱丝闻灵篇。题云天实岁,传于任凤仙。兵火换九州,于兹三百年。非有灵物持,此书安得全。绿字起龙

  •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

  • 周作人《喝茶》赏析

    周作人《喝茶》原文 读《雨天的书》,有一个感慨:一些平平常常、琐琐屑屑的事,诸如野菜、鸟声、苦雨、喝茶乃至苍蝇等等,到作者笔下皆可妙笔生花、点铁成金。就以喝茶而言,这是平常人天天少不了的最平常不过的事

  • 范小青《梅花驿站》经典散文全集

    梅花驿站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上路了。从此之后,他就一直走在路上。 他或者步行或者骑马,或者乘船或者坐车,他走呀走呀,走

  • 欧阳修《圣俞会饮》全诗鉴赏

    倾壶岂徒强君饮,解带且欲留君谈。洛阳旧友一时散,十年会合无二三。京师旱久尘土热,忽值晚雨凉纤纤。滑公井泉酿最美,赤泥印酒新开缄。更吟君句胜啖炙,杏花妍媚春酣酣。吾交豪俊天下选,谁得众美如君兼。诗工鑱刻

  •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赏析》

    上阙写废寺之外景,荒凉冷寂,繁华消歇。“败叶填溪水已冰”,秋天的树叶凋零了,遂成“败叶”,而萧瑟的秋风又将这些枯叶吹到溪水里。“填”字说明败叶之多,给人一种沉重压抑之感。“水已冰”说明时令已值深秋冬。“夕阳犹照短长亭”说的是荒秋暮景。黄

  • 白居易《无长物》全诗赏析

    莫讶家居窄,无嫌活计贫。只缘无长物,始得作闲人。青竹单床簟,乌纱独幅巾。其余皆称是,亦足奉吾身。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