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词精品之《忆江南》鉴赏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后主词的卓越成就表现在它能引起不同世代人们强烈的共鸣,王国维甚至夸张道:“后主则严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即从忆江南这首小词,也能窥一斑而见全豹。
此词当作于后主被俘归宋后,词的内容看来不过是在臣虏生活中回忆旧游之盛,悲痛无已。可它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令读者认同的情感力量,是从何而来的呢?
首先,词中虽然表现亡国之痛,却抛开了帝王生活的具体情事,而只在流逝的春花秋月、过往的车水马龙等往昔繁华盛事上做文章。虽然提到“上苑”(御-苑),但那一分风月繁华,却是经历过世道沧桑的世人都曾经领略过,从而似曾相识的。这样,个人的深哀巨痛便带有了普遍的性质,使得不同世代在生活中失去美好事物的人们都能领略词中那种凄怆和悔恨,从而产生强烈共鸣。
其次,词在艺术表现方面有诸多创新。本来是运用着对比手法,“当年之繁盛,今日之孤凄。欣戚之怀,相形而益见”。(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评)然而,对比的两个方面,作者只举一隅即梦中游乐的情景:“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说到“花月正春风”就戛然而止,然而今日之孤凄,自能让人从对比的语气中去揣测。起句“多少恨”采用喷发式的抒情,更让人觉得全词对比的分量之重。
“车如流水马如龙”并非后主的创语,它出自唐苏颋绝句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天上初移衡汉匹,可怜歌舞夜相从。”语本后汉书·皇后纪“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但苏诗全首平庸无奇,连“车如流水”句也不见得怎么精彩。而后主将它放在梦魂中,又配以“花月正春风”的背景,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精彩十倍了。“车水马龙”的成语,也由此产生。这一文学创作中的继承发展现象,不也很富于启发性么。
-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作者与友人周记室在何时、何地作别,又缘何而别,别后各自又将怎样,这一切,诗中却丝毫未曾涉及。全诗只就将别时的意态神情层层铺写。凄清委婉,十分感人。
-
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
《战国策》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 ① ,尽收其地,进兵北略 ② 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 ③ 曰:“秦兵旦暮 ④ 渡易水 ⑤ ,则虽欲长侍 ⑥ 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 ⑦ 太子言,
-
经 二十有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仪。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秋,八月己巳,诸侯
-
名言: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注释: 枥: 马槽。万里心: 奔驰万里之志。 句意: 老马低垂着头, 为自己这价值千金的身躯而可惜, 它虽然伏首马槽, 但心里仍想着去万里之外纵横驰骋。(借老
-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这首小令寄调[水仙子],属于“双调”宫调,是元曲常用九种宫调之一,也是四调中
-
苏轼《别黄州》 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帏。 ① 桑下岂无三宿恋,尊前聊与一身归。 ② 长腰尚载撑肠米,阔领先裁盖瘿衣。 ③ 投老江湖终不失,来时莫遣故人非。 ④ 【注释】 ①鞿(ji机):马络头
-
君不见道边废弃池,君不见前者摧折桐。百年死树中琴瑟,一斛旧水藏蛟龙。丈夫盖棺事始定,君今幸未成老翁,何恨憔悴在山中。深山穷谷不可处,霹雳魍魉兼狂风。
-
日本战后派*作家安部公房*的长篇小说,获1951年第25届芥川文学奖。这是一部自由地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从多角度触及人的异化现象的作品。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