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柳宗元·愚溪诗序》鉴赏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柳宗元·愚溪诗序
灌水①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②。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③,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④。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⑤,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⑥,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⑦,混希夷⑧,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注〕① 灌水: 潇水支流,在今湖南省境内。② 潇水: 在今湖南省道县北,源出潇山,故名。③ 愚公谷: 在今山东省临淄。说苑·政理篇: “齐桓公出猎,入山谷中,见一老翁,问曰: ‘是为何谷?’对曰: ‘愚公之谷。’桓公问其故,曰: ‘以臣名之。’”④ 夫水,智者乐(yào 药)也: 本于论语·雍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⑤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 宁武子,春秋时卫大夫宁俞。论语·公冶长: “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⑥ 颜子终日不违如愚: 颜子,即颜回。论语·为政: “子曰: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⑦ 鸿蒙: 庄子·在宥: “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 “自然元气也。”⑧ 希夷: 老子: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指一种虚寂混沌、形神俱忘的境界。
本篇是作者贬谪永州时为八愚诗所作的一篇序,其诗久佚,所幸序文留存下来,并且成为古代散文中的精品,至今为人们所传诵不衰。
溪既非人类,本无所谓贤愚,谓之“愚溪”,自不免出人意表。作者就从这个有悖常理的“愚”字入手,引出一篇洋洋洒洒、旨趣遥深的文字来。
一起先写命名的由来。之所以要为溪定名,一是此溪“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名莫能定”;二是作者“谪潇水上,爱是溪”,寓家于此,自不得无名。而更名“愚溪”的原因也有两点,一是“余以愚触罪”,二是“古有愚公谷”。
既有愚溪,“愚溪之上”的小丘,便为“愚丘”;“愚丘东北”的水泉,便为“愚泉”。以此类推,于是又有了“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这一连八处以“愚”命名的景观,不独山水池亭一应俱全,而且“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如此佳胜,统以“愚”名之,已令人费解,偏作者又说: “以余故,咸以愚辱焉。”岂非明知名实不符而有意为之?这就自然引出了下文对“今是溪独见辱于愚”原因的说明。
作者先论溪之“愚”: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有此三桩,故“虽辱而愚之可也”。继而论己之“愚”,同古代宁武子、颜回相比:彼乃“智而为愚者”,“睿而为愚者”,“皆不得为真愚”;己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岂止是“愚”而已,简直是“凡为愚者莫我若也”。这样,以“愚”名溪既非无因,溪又“适类于余”,“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也就合乎逻辑,顺理成章,文章也似乎可以就此结束了。
不料,作者接下来却将笔锋陡转,称溪虽“莫利于世”,却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何等美丽清纯!它使观者“喜笑眷慕”,乐而忘返,又是何等有益于人!如此美溪,何愚之有?怎可以不能灌溉云云苛责它呢?联系到作者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这一段文字表面看来不过是为愚溪和自己解嘲,但从对愚溪溢于言表的赞叹和作者对自己文才的自负中不难看出,这才是他发自肺腑的由衷之言,而先前的嘲溪和自嘲不过是他有意使用的曲笔而已。所谓“以愚触罪”,所谓“违于理,悖于事”,其实是说自己处在这黑白颠倒的社会里,由于坚持正直的操守不肯随俗从流,投机逢迎,便无辜遭到贬黜。而所谓“无以利世”,不过是说自己抱负无由施展,才能遭到埋没罢了。正因为作者怀着被压抑的悲愤和不平,清纯秀美而地处偏远无人赏识的愚溪,才唤起他极大的怜惜和同情;也正因为发现自己与愚溪有如许相通之处,他才更深切地感到,能够赏识这在荒山野岭中寂寞流淌的溪水之美的,大概只有自己,而能够安慰被贬远荒孤独失意的自己的,怕也只有这眼前的溪水了。于是作者“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只觉得溪与己已同归化境。然而我们从这貌似得意的笔调中,特别是从继之而来的“寂寥而莫我知”的慨叹中,是不难体味出浓重的失意的悲凉和苦涩的,其中包含着作者多少愤慨和不平!同作者其他山水游记相比,本文更为强烈地表达了他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不满和抗争,闪烁着独特的思想光芒。
本文不仅立意超卓,富于哲理意味,而且情文并茂,妙趣横生。作者不直抒胸中抑郁,而是无端将所居山水拈出,借题发挥,写溪亦是写自己,溪与自己打成一片,真可谓匠心独运,匪夷所思。行文千回百折,跌宕生姿,文句骈散相间,抑扬顿挫,有一唱三叹之妙。读之,既能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又可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怀念故土的文章或古诗词,内容包括思念家乡,怀念故土的诗句,有关‘思念家乡’的古诗或文章,游子怀念故土及思念家乡的古诗文名句及作者。《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2、《杂诗》 唐 ·王维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
【原题】:大渡河鱼甚美皆巨口细鳞鳜也本草以鳜为石桂鱼
-
起夜来 作者: 聂夷中 【
-
【3477】时光里的银子(夏天敏著,云南人民出版社,33万字,2017年4月第1版,50元)△中篇小说集。包括:时光里的银子;绿杯;七夕;往事若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描绘了一幅安静而寂静的山林景象,人们离开后,只留下回音回荡。接着景色回到深林中,阳光再次照在青苔上。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寓意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留恋之情。全诗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深迷恋与赞美之情,展示了王维的独特才华和对生命的热爱。
-
话休烦絮。却说平氏送了丈夫灵柩入土,祭奠毕了,大哭一场,免不得起灵除孝。临期,蒋家送衣饰过来,又将他典下的衣服都赎回了。成亲之夜,一般大吹大擂,洞房花烛。正是: 规矩熟闲虽旧事,恩情美满胜新婚。 蒋兴
-
《老子·三章》是《道德经》的一部分,强调无欲无求的境界,并提倡以柔弱克刚强。全文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诠释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通过反问和讽刺的手法,点出了人们过度追求权力和物质的愚蠢。这篇文章是古代中国哲学的珍贵遗产,也是对人类智慧的一次深刻思考。
-
绀殿横江上,青山落镜中。岸回沙不尽,日映水成空。天乐流香阁,莲舟飏晚风。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
古诗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
-
李白《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少年行》共有两首,有一首为七古而非绝句,但都是描写豪宕俊逸的少年形象的。这首绝句侧重于描写少年的豪俊洒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