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祝允明的事迹|史鉴
祝允明(公元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又号枝指生,明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官至应天府通判。工书法。小楷学钟繇、王羲之,古拙遒劲,有汉魏笔意。狂草学怀素、黄庭坚,用笔险劲。传世书迹有前后赤壁赋、书刘基诗等。著有怀星堂集、祝氏集略等。
〔正 史〕
祝允明,字希哲,长洲人。祖显,正统四年进士。内侍传旨试能文者四人,显与焉,入掖门,知欲令教小内监也,不试而出。由给事中历山西参政,并有声。
允明以弘治五年举于乡,久之不第,授广东兴宁知县。捕戮盗魁三十余,邑以无警。稍迁应天通判,谢病归。嘉靖五年卒。
允明生而枝指①,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五岁作径尺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当筵疾书,思若涌泉。尤工书法,名动海内。好酒色六博②,善新声,求文及书者踵至,多贿妓掩③得之。恶礼法士,亦不问生产,有所入,辄召客豪饮,费尽乃已,或分与持去,不留一钱。晚益困,每出,追呼索逋④者相随于后,允明益自喜。所著诗文集六十卷,他杂著百余卷。
明史·祝允明传卷 二八六
[注 释]
①枝指:歧指,大拇指旁枝生一指,成六指。②六博:一种博戏。共12棋,6黑6白,两人相博,每人6棋,故名。③掩:遮蔽。④逋:拖欠。
[相关史料]
祝希哲如吃人气迫,期期艾艾①;又如拙工制锦,丝理多恨。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
祝希哲生而右手指枝,因自号枝指生。为人好酒色六博,不修行检②。尝傅粉黛,从优伶酒间度新声,侠少年好慕之,多赍金游允明甚洽。举乡荐③,从春官试下第。是时海内渐熟允明名,索其文及书者接踵。或辇④金币至门,允明辄以疾辞不见。然允明多醉,伎馆中掩之,虽累纸可得,而家故给,以不问僮奴作业。又捐业蓄古法书名籍,售者或故昂直欺之,弗算。至或留客,计无所出酒,窘甚,以所蓄易置,得初直什一二耳。当其窘时,黠者持少钱米乞文及手书辄与,已小饶⑤,更自贵也。尝遗黑貂裘甚美,欲市之,或曰:“青女至矣,何故市之?”允明曰:“昨苍头言始识,不市而忘,敝之箧⑥,何益?”后拜广中邑令归,所请受橐⑦中装可千金,归日张酒,呼故狎游宴,歌呼为寿,不两年都尽矣。允明好负逋责,出则群萃而诃谇者至接踵,竟弗顾去。
五世贞艺苑卮言卷六
[注 释]
①期期艾艾:西汉周昌口吃,往往重说“期期”;三国魏邓艾也口吃,重言“艾艾”。后因以期期艾艾形容口吃。②行检:操行。检,约束。③乡荐:唐代应进士试,由州县地方官荐举,称乡荐。后称乡试中式为“乡荐”。④辇:人拉的车。⑤饶:丰厚,富裕。⑥箧(qie):小箱子。⑦橐(tuo):两头通的袋子。
-
【名句】见善则迁 ① ,有过 ② 则改。 【注释】①迁:改变。②过:过失,错误。 【释义】看到美好的事物则向其学习,有了过失就赶快改正。 【点评】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 参考文献 《周易·益》
-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
扬州慢 【宋】姜夔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①
-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出处】唐卢纶《 送李端 》。 【意思1】从小孤苦伶仃,很早就客游 他乡,在多难的日子里与你相识,常恨 相见太晚。我掩面而哭,徒然地望着你 离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低年级经典古诗词名句,内容包括低年级经典诵读19到28首古诗,经典古诗名句20句,小学阶段十首经典古诗。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宋词经典之作,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
-
三年典郡归,所得非金帛。天竺石两片,华亭鹤一只。饮啄供稻粱,包裹用茵席。诚知是劳费,其奈心爱惜。远从余杭郭,同到洛阳陌。下担拂云根,开笼展霜翮。贞姿不可杂,高性宜其适。遂就无尘坊,仍求有水宅。东南得幽
-
相约石榴红石榴花开了,一册书讲授完了。赏析过附录的10首古诗,望着学生们石榴花一样热切的眼睛,我有些意犹未尽,拈起白白的粉笔,在黑板
-
醉花阴①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②。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③,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④。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⑤,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①醉
-
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这是一首为朋友送行的诗。这位朋友究竟因犯何罪而遭流贬,不得而知,但诗中明白地介绍了这位朋友为人正直无私,纵被不公正地处罪也不是可耻的事,早晚会得到昭雪。临别之际,朋友的心情自然沉郁黯淡。作者便通过自己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