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梁小斌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
我的钥匙丢了。
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
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翠绿的三叶草。
而且,
我还想打开书橱,
取出一本 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
我向她举起这本书,
作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爱情的信号。
这一切,
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
我的钥匙啊,
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
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不,我不那样认为,
我要顽强地寻找,
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
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愿你的光芒,
为它强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那一切丢失了的,
我都在认真思考。
【赏析】 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的那一代青年都曾痛切的思索过自己究竟丧失了什么,虽然失去的美好和欢乐有许许多多,但最为珍贵的莫过于纯真的灵魂和指引人生航程的信念,灵魂与信念是开启人生之谜的钥匙,丢失了这把钥匙的人们在心灵上承受着无与伦比的痛苦,因而也强烈地期待着能够重新找回丢失的钥匙。梁小斌的这首代表作集中地描述了一代人的痛楚的心理历程,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
作者在诗的起首开宗明义地宣布:“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把个人的不幸遭遇与整个国家的灾难紧密地联系起来,获得了超越个体的时代意义,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开始反思历史和人生。作者用简洁的笔触勾勒了那疯狂年代人们的狂热举动,“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郊外的荒野上欢叫,”“红色”、“疯狂”、“荒野”,几个意象清晰地说明了那个时代的人们被炫目的“红色”激发了脱离了正常人性的疯狂,得到的却只是一无所有的荒野。盲目地奔跑,失却理性的欢叫导致了灾难性的恶果:“我的钥匙丢了。”然后,诗人开始用大段的篇幅饱蘸浓墨,痛快淋漓地写出了失去灵魂和信念的痛苦。“心灵,苦难的心灵,不愿再流浪了,我想回家”,可是茫茫荒野,心灵已无家可归,她想起了过去的一切: 童年的欢乐和爱情的甜美。作者在如花似锦的美好生活中撷取了这两个画面,旨在揭示灵魂的纯真和信念的美好,以此来衬托失去它们之后的痛苦。迷人的回顾昙花一现,痛苦的现实告诉诗人和读者,“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诗人痛楚而又充满希望地呼喊着: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这里表达的痛苦已切入了心灵,时代的意义愈加深邃。诗的最后三节描述也是那个时代青年的共同希望。他们为丢失的“钥匙”在凄风苦雨侵袭下,锈迹斑斑的容颜痛苦叹息,悔恨哀伤。但他们没有被这一切压倒,从丢掉钥匙的地方重新出发,开始了新的寻找。诗人作为时代青年的代言人发出铮铮誓言:“我要顽强地寻找,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抬起庄严的头颅,睁开明净的双眼,看到了光辉耀眼的太阳,萌生了充溢着生命力的希望,诗人由衷地相信: 灿烂的阳光会“热烈地照耀”“我”丢失了的 “钥匙”。“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稍稍与诗的开头对照一下,我们不难体会诗人在这里所作的意味深长的对比,“郊外的荒野”化作“广大的田野”,“奔跑”变为 “行走”,“红色大街”成了 “心灵的足迹”,“欢叫” 已是 “寻找”,疯狂、冲动已为冷静、理性所替代,这一切都得力于个人和时代的 “认真思考”,丢失了的钥匙无疑会找到。
-
《石榴·新植海石榴》咏石榴诗鉴赏 柳宗元弱植
-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名言: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
此文写于唐元和三年(808),当时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他的朋友王参元家中失火,财产荡然无存,按常理,他必是极尽哀伤叹婉之辞,而犹不能尽朋友的心意之一二。但柳宗元非但不安慰,反而去祝贺。这看起来似乎是有悖于常理,其实正是作者从奇处立论,别具匠心。
-
磬锤峰,承德名山之一,山有巨峰,形如倒置的棒椎,故又称棒椎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 武烈河有石挺,谓挺 在层峦之山,临崖危峻,孤石云举,高可百余仞。牧守过此,命选练之士弯张孤矢,无能届其崇标者。可
-
济阴 ① 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 ② 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 “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 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 则予十金。渔者曰: “向许百金, 而今予十金,
-
百子池深涨绿苔,九光灯迥绿浮埃。天孙实驾何年驻,阿母飚轮此夜来。空外粉筵和露湿,静中珠幌彻明开。秋河不断长相望,岂独人间事可哀。
-
为怜清浅爱潺湲,一日三回到水边。若道归仁滩更好,主人何故别三年?
-
王翃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九日”即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这一日登高游玩的习俗,文人又多以之入诗。王翃此篇,便是写在异乡度重阳的感受。 “重阳”之
-
维清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6年1月1日至19日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者共270人,其中正式代表256人。按其所代表的各种成份看: 1.各省区党部代表106人,约占40%; 2. 海外党部代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