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祭文赏析·古代祭文概说及选录赏析
祭文·祭文赏析·古代祭文概说及选录赏析
古代祭文源远流长,繁若星汉。随着时间的流逝,虚泛应酬之作日趋减少,存世祭文多为至情至性的艺术精品,在吊死慰生和陈哀抒悲中往往意夺神骇、心惊骨折,或抚棺号啕、声泪俱下,或撕心裂肺、痛不欲生,或缅怀亡灵、饮泣吞声,或肝肠寸断、含哀不露,或默祷静告、神情并悲……声声含泪、句句如泣,敬孝与感恩、追忆与痛惜、爱憎与悲喜,各种情愫溢于全文,读来感人肺腑,令人销魂。
古代祭文从时空上与现代社会相距甚远,许多理念和思想与当今时代不尽相同,行文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古代祭文在文体上分类较多,除散体外多为韵体,也有采用骚体、骈文或俪文的。大都具有“慎终怀远”、“事死如事生”的意识,感情真挚而浓烈,语言精练而凄美,真可谓“书翰伤切,文辞哀痛,千悲万恨,何可胜言”!因此,后人对古代祭文的研究很多,如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等篇章已被选入中学教材,王人恩的古代祭文精华、王毅和曹天喜的古今哀祭文赏析、李正西的千古祭文等更是古代祭文研究的专著,加之相关书籍的章节编排、报刊杂志上个别研究和网络普及,古代祭文的注解、翻译和赏析并不少见。这里只撷取其中七篇,以概其要,旨在领略古代祭文之风采,解读古人述悲之情怀,没必要因循守旧、墨守陈规。
-
【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语出晋代陆机《文赋》。石中蕴藏着美玉,会使山岭有光辉;水里含有宝珠,能叫河流更美丽。比喻写文章应注意创造精彩的佳句,它会使整个文章显得有光彩。
-
微才弃散地,拙宦惭清时。白发徒自负,青云难可期。胡尘暗东洛,亚相方出师。分陕振鼓鼙,二崤满旌旗。夫子廊庙器,迥然青冥姿。阃外佐戎律,幕中吐兵奇。前者驿使来,忽枉行军诗。昼吟庭花落,夜讽山月移。昔君隐苏
-
《公门暇日少,穷巷故人稀。》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原文】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1]。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2]。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3]。山
-
古代诗文名篇之戏曲·王实甫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四本·长亭送别》原文、鉴赏和解读
戏曲·王实甫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四本·长亭送别》 第三折 (夫人,长老上,开)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去
-
【3605】读懂中国经济(蔡昉著,中信出版社,26万字,2017年9月第1版,49元)△共4篇(15章):①中国奇迹;②发展拐点;③跨过陷阱;④再
-
文徵明《太湖》 文徵明 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 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 天远洪涛翻日月,春寒泽国隐鱼龙。 中流仿佛闻鸡犬,何处堪追范蠡踪? 近年到过无锡太湖的游人,大概都读过这首诗
-
庄辛谓楚襄王曰 ① :“君王左州侯,右夏侯 ② ,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 ③ ,专淫逸侈靡 ④ ,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⑤ !”襄王曰:“先生老悖乎 ⑥ ?将以为楚国袄祥乎 ⑦ ?”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
-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1)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 (2) 、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 (3) 、如琅玕 (4) 、如绿沉瓜 (5) ,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6)
-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出处】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释义】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 名三山。二水:指秦淮河横贯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