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小梁州(四首选二)》原文和赏析
贯云石
秋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
[么]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冬
彤云密布锁高峰,凛冽寒风。银河片片洒长空。梅梢冻,雪压路难通。
[么]六桥顷刻如银洞,粉妆成九里寒松。酒满斟,笙歌送。玉船银棹,人在水晶宫。
小梁州原有四首,分别描写杭州西湖四时风光,皆诗中有画。这是其中的秋、冬二首。
秋,先写湖畔所见的秋景,芙蓉、金菊、枯荷、丹桂,全是西湖尤物。再变换角度写登高所见的秋景,江、湖、波、潮,西湖的秋美在雄壮。最后仰望,写西湖静空的秋意浩荡。俯仰西湖,色彩明丽,不见一丝萧瑟凄凉,给人的感觉却是无限的清凉、旷远,昂扬、爽朗,真是尺幅天地包罗万象。表现了诗人开朗的性格和高洁的情趣。
冬,写雪压冰封中的西湖。曲中那寒风、冰雪,不仅无一丝寒意,反成了洁美的使者。峰、松、桥、堤玉琢粉妆,连船、桨也玉洁银亮,美在洁白纯净。六桥,指苏堤上的映波、镇澜、望山、压堤、东浦、跨江六座拱桥,是西湖胜景之一。九里松,在灵隐寺外路旁,唐刺史袁仁敬植,两旁各三行。寒凝大地的景象从欢畅轻快的笔端流出,冰冻雪压的凝重中却有笙歌、短棹的悠闲舒畅。把雪中西湖神化为“水晶宫”,让人尽享其乐,可说前无古人。
-
作者: 〔俄国〕弗·柯罗连科 【原文】: 很久以前,
-
【名句】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语出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诗。意思是说时间总在飞速流逝,不会等待人;碧海变为桑田,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形容社会变化又快又大。
-
《诗经》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黄鸟
-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冯沅君 士轸! 再想不到我们计划得那样周密,竟被我们的反动的势力战败了。固然我们的精神是绝对融洽的,然形式上竟被隔绝了。这是何等的厄运,对于我们的神圣的爱情! 你现在也
-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有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有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作品赏析黄鹤从旧编在上元二年,浣花溪作。《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据历在清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出处】唐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 【意思1】 野火烧不尽草原上的野草, 春风一吹,它又蓬勃地生长起来。以原上草喻别情,将无形的思念变为具体的形象。想象别致,感情
-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十)惆怅叹惋”类的诗句。 回想往昔年轻时曾经
-
这是一首惜春之词,感叹春光逝去得太快,而且留它不住,故而怨它薄情。词中女子的心思很细腻,她的想法也很独特。春天过去,她就觉得“年光无味”了,如何破除怅惘之情?她想到,自己筝弦技艺还没有学成练就,一时还派不上用场;又想到,在如此百无聊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