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下长江为海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 ①襄水:亦名襄河,汉水在襄攀市以下一段。曲:指这一段水流曲折。遥隔句:指乡思被云所阻隔。楚,襄阳一带古属楚。 ②乡泪二句:上句说自己,下句设想家人也在盼望自己的归帆。把思乡之情推进了一步。 ③迷津二句:论语·微子载,孔子一次旅行途中迷失了路,看见长沮、桀溺二人在耕作,就让子路去问津。两人不答,反而对孔子走四方以谋仕路的作法嘲笑了一番。子路还报,孔子慨叹了一番。这里化用其意,表示自己落魄失意,前途迷茫。津,渡口,也指路。平海,指长江下游平广的水面。古代也指江为海。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或作于漫游吴越时。题一作“江上思归”,一作“早寒有怀”。江上:指舟行长江中。诗中写了时序,家乡所在,思乡之情,末以迷路作结,实为对自己前途感到惶惑。故题中“有怀”,实为“咏怀”或“感遇”。全诗自然流畅,含蓄有馀味。 【翻译】 木落雁南度,落木凋零的深秋鸿雁南飞, 北风江上寒。北风呼呼的江上天气严寒。 我家襄水曲,我家住在蜿蜒的襄河之曲, 遥隔楚云端。远远望去如隔在楚云之端。 乡泪客中尽,思乡的泪水在异乡已流尽, 归帆天际看。归帆哟只能空向天际遥看。 迷津欲有问,遇到迷茫的渡口去问谁哟, 平海夕漫漫。只见黄昏的江海水平漫漫。 【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从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 时值秋季,树木落叶,北雁南飞;北风骤起,天气寒冷。诗人睹物伤情,不免引出思念故乡的情思。诗人遥想自己的家乡在遥远的襄水边,在身居之地望家乡犹如隔着高远的楚云。自己思乡的泪水早已流尽,料想家人也一定在遥望天边的归帆。可自己如同当年孔子一样四处奔走,有家还不能马上就回,想寻人指点一下迷津,可这茫茫江面孤船,到哪里去找呢? 本诗的最大特点便是诗人把自己放在矛盾之中。首联在写秋景同时,暗示出诗人处于只能留守“风寒”之地,看“雁”南“渡”而不能归乡的矛盾之中;次联写诗人想归家而不能马上归家的矛盾;三联在写思乡之情的同时,亦微露诗人想回家,而又无法一无所获面对亲人的矛盾;以上所有的矛盾都由“迷津”的典故来收笼。孟浩然本是襄阳隐士,却要求官,求官不得而奔走江南各地,诗人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归结于一点,就是隐居与出仕的矛盾。 这首诗以情对景,以景抒情,扣合自然,充分反映了作者奔走吴越之地的思乡之情及诗人既为隐士,却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复杂而矛盾的感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咏华山,内容包括古诗《咏华山》,咏华山的诗句,咏华山的诗句。诗名:咏华山作者:宋 - 寇准内容: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翻译: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多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人多的古诗词,形容人多的诗句,描写人多的诗句。一丶先秦·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
【析】 在鲁迅小说所描绘的知识分子形象画廓中,第一批与读者见面的,除了孔乙己,就是《白光》中的陈士成。他们都是封建社会崩溃时期科举制度的殉葬品,但他们给读者的审美感受却迥然不同: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位潦倒
-
这首题画诗,是诗人自题画竹之作。据曾目睹此画的清人孙承泽说:“管夫人画竹,风格胜子昂。此帧凡三竿,极其苍秀。”(《庚子销夏记》)诗也写得明朗开豁,生趣盎然,在众多题竹诗中独具一格。开头一句“春晴今日又逢晴”,点出季节,为后文写竹笋做铺垫。一连用了两个“晴”字,见出画面设色一定是十分明快,使读者心情也
-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吴梅村(1609—1671),名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他是明末清初
-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
【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语出宋代蒋捷《一煎梅·舟过吴江》词。时光如水般地流逝,把人抛却,转眼之间樱桃红了,芭蕉绿了。意思是说时光如矢催人老,说明人应当珍惜青春年华。
-
一日之计在寅,一年之计在春,一生之计在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一日之计在寅,一年之计在春,一生之计在少。》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上一句:野竹分青霭
翻译:茂密的野竹隔着一层青青的雾气
意思:诗人描写了茂密的野竹隔着一层青霭的景象
下一句:无人知所去
翻译:没有人知道去了哪里
意思:诗人感慨自己的行踪无人知晓
【诗句】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出处】唐·李白《访戴天山 -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则光景清艳。惟三者难以一时兼备,故今岁与去岁相较,不能无憾。此词即景抒怀,貌似冲淡,却蕴含无限今昔之感。前人谓张孝祥词有“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