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注释】

选自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平:公平,平衡。

鸣:鸣叫,发出声音。

【赏析】

著名诗人孟郊是韩愈的好友,他早年即有诗名,却屡试不第,直至贞元十二年46岁时才考中进士。又过了四年,被选为溧阳县尉。县尉掌管一县的军事,官卑职俗,这对一个有才能的文人来说,是一件很不得意的事情。所以韩愈写了这篇序文,为他解譬释怀,同时表达了对孟郊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不重视人才的不满。他说: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意思是:人遇到不平的事情,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物遭遇到不平(指受到外来冲击)的事情,就要鸣响。即是说,一个人受到不平的待遇,思想情感受到压抑与阻碍,一时难以宣泄,但最终必然要爆发出来。

韩愈认为,有不平的地方就有鸣。不平是一种愤郁的情感,累积到一定程度,到不得不发时,就必然要向外宣泄,喷发出来。所以,“不平则鸣”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不平的范畴,既有政治的、学术的,也有文学的,但主要指文学的方面。不论是言语、歌哭,还是写诗、作文,凡有所“鸣”的,就和不平有关。这个观点,源出于汉代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司马迁认为,历史上的优秀作品,往往都是作者在逆境中发愤而作,“此人则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显然,司马迁把著书立说,当成了寄托忧愤的一种手段。

就文学创作而言,“不平则鸣”揭示了一条具有普遍规律性的现象。文学创作以表现作者的理想、情志为宗旨,不单是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些不满现实的骚人墨客,受到各种压抑和迫害,或沉沦下僚,或困踬终身,他们的理想和愿望不能得到实现,“郁于中而泄于外”,必然要发之于歌,形之于言,“自鸣其不平”,借助诗文来抗争。他们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也往往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面貌,真挚感人。所以韩愈指出,各个时代优秀的作者,都是历史上的善鸣者:“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送孟东野序)。把屈原在楚辞里抒发的义愤和楚国的兴亡联系起来,说明了屈原“发愤以抒情”的实质。唐代,“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因为李、杜“家居荒凉”(韩愈诗调张籍),政治失意,所以文章不朽,光焰常新。韩愈还在荆谭唱和诗序中说:“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谓;“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李白也说过“哀怨起骚人”(古风)的话,它们都是一个意思。

所以,自古以来,志士才人们身遭不幸,含冤受屈,他们胸中郁积了太多难解的愤懑,产生出强烈的创作冲动,发而为文,字里行间自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波涛奔腾汹涌,不可遏止,格外动人心弦。历史上无数优秀作品都是这种“不平则鸣”的产物。

孟郊是位穷苦诗人,韩愈同情他的遭遇,认为穷愁潦倒,以及做一个小县尉未必是坏事,他可能会从中获得更多的营养和灵感,“不平则鸣”,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篇章来。

到了宋代,欧阳修又提出“诗穷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的观点,进一步发挥了“不平则鸣”的思想。“不平则鸣”揭示了文学产生的某种规律,以及现实生活的基本法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猜你喜欢
  • 唐宋词之《晁补之《八声甘州》》原文、鉴赏和赏析

    晁补之《八声甘州》晁补之 晁补之 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 ① 谓东坡、未老赋归来 ② 。天未遣公归 ③ 。向西湖两处 ④ ,秋波一种,飞霭澄辉。又拥竹西歌吹 ⑤ 。僧老木兰非 ⑥ 。一笑千秋事,浮世危机

  • 崔颢《杂曲歌辞·长干曲四首》全诗赏析

    君家定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希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崧高》情诗三百首赏析

    崧高 作者: 邵之茜 【本书体例】

  • 古诗词75首中的春描写春天(古诗七十五首中哪些是描写春的)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75首中的春描写春天,内容包括古诗七十五首中哪些是描写春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中写春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中写春的。1.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

  • 白居易《同王十七庶子、李六员外、郑二侍御同年,四》全诗赏析

    一曲悲歌酒一尊,同年零落几人存。世如阅水应堪叹,名是浮云岂足论。各从仕禄休明代,共感平生知己恩。今日与君重上处,龙门不是旧龙门。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同王十七庶子、李六员外、郑二侍御同年,四人游龙

  • 刘禹锡《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全诗赏析

    昔忝南宫郎,往来东观频。尝披燕公传,耸若窥三辰。翊圣崇国本,像贤正朝伦。高视缅今古,清风夐无邻。兰锜照通衢,一家十朱轮。酂国嗣侯绝,韦卿世业贫。夫子承大名,少年振芳尘。青袍仙掌下,矫首凌烟旻。公冶本非

  • 宋词典故“三缄”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三缄 【出典】 汉·刘向《说苑》卷一○《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

  •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出处】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释义】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 名三山。二水:指秦淮河横贯金陵

  •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大全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元节的古诗 1  《日赠张尊师》  日赠张尊师(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日观法事》  中元日观法事(唐)卢拱

  • 《采葛妇歌》情诗三百首赏析

    采葛妇歌 作者: 党天正 【本书体例】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