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生兵要述
刘禹锡集
从文中“一旦诏下,怀吴郡章而东”数字看,这篇文章当是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所作。亦即大和六年 (832) 至大和八年 (834) ,当时刘禹锡已有60多岁了。
此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一篇序来看待,也就是为魏生的兵要一书所作的序言。文章简要地叙述了自己认识魏生的经过以及为魏生作序的缘起,同时对魏生的兵要作了高度评价,认为对于那些掌握兵权的将领贵人,肯定是有很大用处的。
一般说来,为人作序多两种情况,一是谈该序的缘由,一是通过序来对此书议论一番。从刘禹锡的这篇序来看,两者都沾上一点,但其重心仍在谈缘起。对兵要的评价仅廖寥数语: “始自黄帝伏蚩尤,至于隋氏平江南。语春秋、战国事最备,磅礴下上数千年间,其攟摭评议无遗策”。除此以外,前面的大段文字几乎都在谈缘起。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有目的的。
刘禹锡的一生除了被贬的那20多年比较失意落魄外,在永贞年间和晚年,政治地位一直还是比较高的,文名也很大。文章开头所谓“所与居皆鸿生彦士”,可见都与上层知识界交往,而作者通过对魏生兵要十编的叙述和介绍,似乎想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 在每一个地方,在那些普通的、甚至下层的知识分子中,实际上都蕴藏着许多象魏生这样的人才,他们有很多闪光的思想,身居高位的文武贵人应该充分注意到他们。
若以此观之,此文前面叙述虽然详些,却也详在理中,后面对兵要议论虽然略些,却也略得合理。整篇文章自然也可说是详略得当了。
-
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断正长吟。人间路有潼江险,天外山惟玉垒深。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
-
伊犁纪事诗洪亮吉 毕竟谁驱涧底龙,高低行雨忽无踪。 危崖飞起千年石,压倒南山合抱松。 嘉庆四(1799)年八月洪亮吉上书言事,因言词切直,皇帝震怒,被流放到新疆伊犁,次年四月被赦还,前后不足一年。《伊
-
作者的词和诗一样,都善于描写事物的动态。钱钟书的《谈艺录》说:“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
-
[汉]民歌 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一徒死,百乘车。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粱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 此诗收在《乐府诗集》第八十八卷,属《杂歌谣辞》
-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1]张元干【原文】梦绕神州[2]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3]。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4]?聚万落千
-
【3851】时光噬痕:观点与评论(〔英〕莱辛著,龙汉译,译林出版社,24 3万字,2016年6月第1版,45元)△这本书集合了莱辛多年随笔创作的精
-
据《青楼集》说,冯子振写此词,因“朱背微偻”,“故以帘钩寓意”。此说可供参考。不过帘钩本是珠帘整体的一个次要部分,咏帘而以帘喻人本不必刻意以之与背弯相联系。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 》。 【意思】你清晓临镜,当会忧愁 为那消逝的青春容颜; 长夜吟咏,当会觉到 月华的清寒。 【全诗】 《无题》 .[唐].李商隐 相
-
双鬟垂未合,三十才过半。本是绮罗人,今为山水伴。春泉共挥弄,好树同攀玩。笑容花底迷,酒思风前乱。红凝舞袖急,黛惨歌声缓。莫唱杨柳枝,无肠与君断。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而不亡者也。天子者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百官畏君,群吏畏长吏,百姓畏上,君子畏公议,小人畏刑,子弟畏父兄,卑幼畏家长。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
【名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而不亡者也。天子者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百官畏君,群吏畏长吏,百姓畏上,君子畏公议,小人畏刑,子弟畏父兄,卑幼畏家长。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