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振《鹧鸪天·赠珠帘秀》赞美美人词作
鹧鸪天·冯子振 赠珠帘秀 凭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 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 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 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愁。
这是作者写给著名女艺人珠帘秀的一首小词。据青楼集记载,珠帘秀原姓朱,排行第四,演技独步当时,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工妙,在杂剧界享有盛誉,后辈多以“朱娘娘”称之。她与元代诸曲家过从甚密,关汉卿、胡祗遹、卢挚、王恽等都对她深为推重,有词曲相赠。冯子振与她也有交情,这首小词就对她作了深深的赞美。
元人题赠珠帘秀的词曲作品,多从其艺名的字面意义入手,通过描写珠帘的华美来誉扬其本人的姿色才艺。如胡祗遹[双调]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小令云:“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一片闲云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关汉卿[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套数首两句云:“轻裁虾万须,巧织珠千串。”冯子振的这首词,采用的表现手法正与之相同。
首句“凭倚东风远映楼”,点明珠帘秀青楼女子的身份居处。其省略的主语就是珠帘,说的是珠帘高挂,任凭东风轻轻吹拂,帘子上缀着的珍珠光芒闪耀,映射楼阁,远远地就能看见。虽是写珠帘的晶莹,但女主人公明艳动人的形象已呼之欲出。次句“流莺窥面燕低头”,上下互文见义,即“流莺、燕窥面低头”,意为娇柔的黄莺紫燕飞来,在珠帘前窥探,见了珠帘的华美都低头折服。这也就是乔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杂剧第一折鹊踏枝曲中“花比他不风流,玉比他不温柔;端的是莺也销魂,燕也含羞”之意。歇拍两句“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虾须”是帘子的别称,唐陆畅帘诗即有“劳将素手卷虾须,琼室流光更缀珠”之句,因帘子常制成冕旒状,如虾类的长须丝丝下垂,故称;“龟背香纹”谓焚香之烟似乌龟背部硬壳上的花纹。两句意为珠帘上的珠串似虾须纤纤织就,香炉中袅出的缕缕轻烟从帘间细细浮出。或解为上句写女主人公在织帘,其清瘦的身影浮现帘间,下句写女主人公在烹茶,用唐刘兼从弟舍人惠茶诗“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之典;似较穿凿,因为细审全词,应是通篇咏帘,以帘隐喻女主人公,而人物形象并不直接出现于文本中。
下片由日间所见之帘写到晚上所见之帘,意象从唐王勃滕王阁诗“珠帘暮卷西山雨”变化发挥而来。“红雾敛,彩云收”,值得注意的是“红”、“彩”两字,色泽鲜艳丰润,切合所赠女子的姝丽身姿。两短句从正面描绘珠帘宕出一笔,将视线拉远,写黄昏天边的云雾渐渐散去,为下文预留地步。此种实中有虚的笔墨,使全篇不粘不滞,甚有灵动之感,读来不可轻轻放过。“海霞为带月为钩”,谓珠帘以海上晚霞作系带,以空中弯月为挂钩,由前两短句顺水推舟,自然引出,毫不费力。结拍两句“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愁”,前一句看似全袭王诗,其实仍有变化,关键在那个“尽”字上,有此一字,方能接上末句。盖此处之“雨”,乃凡尘之象征,卷而使尽,帘中人自然不再带有任何人间愁烦。末句可注意处有三端:一是用“半点愁”而不用“一点愁”,意味更隽永,风致更潇洒;二是王勃滕王阁诗“珠帘暮卷西山雨”的意象,原是为“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感慨张目,蕴含的情感是悲凉的,但此处“夜来卷尽西山雨”所逗出的,却是“不着”愁绪的仙子的雍容娴雅情致,这就对所赠对象作了高度的赞扬;三是结尾既返虚入浑,摇曳飘逸,又不与珠帘之性质功用脱节,咏物咏人,打成一片,极有美感。
据青楼集说,冯子振写此词,因“朱背微偻”,“故以帘钩寓意”。此说可供参考。不过帘钩本是珠帘整体的一个次要部分,咏帘而以帘喻人本不必刻意以之与背弯相联系。且背弯并非雅态,本篇既意在称赏而不在嘲谑,窃恐词人正不肯措意于此。
-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出处】唐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鉴赏】 镜湖方圆三 百里,到处都是盛开的荷花。五月里,西施到这里采莲。若是在若耶 溪,来看西施的人就要把整
-
郭外山色暝,主人林馆秋。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给孩子的古诗词的感受,内容包括小学生读古诗的收获和感受,给孩子的诗读后感800,关于儿童的古诗感受。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
-
微生偶脱风波地,晚岁犹存铁石心。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作品赏析【原题】: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继入侍,次韵绝句四首,各述所怀
-
法国著名诗人,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先驱洛特雷亚蒙*的一部散文诗。全书分六个部分。在结构上是有意仿效但丁的《神曲》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对于
-
朝渡汝河流,暮宿楚山曲。城阴日下寒,野气春深绿。征车倦长道,故国有乔木。行行渐乐郊,东风满平陆。
-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这组诗是熙宁五年(1072),苏轼作杭州通判时作的。望湖楼在西湖边昭庆寺前。 今译 黑
-
元稹 州城回绕拂云堆 ① ,镜水稽山满眼来 ② 。四面常时对屏障 ③ ,一家终日在楼台。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 ④ 。我是玉皇香案吏 ⑤ ,谪居犹得往蓬莱 ⑥ 。 【解题】 此诗作于穆宗长庆三
-
范成大《自横塘桥过黄山》宋山水诗鉴赏 范成大 阵阵轻寒细马骄,竹林茅店小帘招。 东风已绿南溪水,更染溪南万柳条。 横塘在苏州城西南十里处,塘上有桥,桥面筑亭,四周绿柳围护,是苏州城郊的风景胜地。黄山又
-
《采莲曲》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② 翠钿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 ③ 云起风生归路长。归路长,那得久。急回船,两摇手。 【注释】 ①采莲曲:梁武帝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之一,后代仿作者颇多。②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