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买鸩注江》全文和鉴赏
曰:“所以鸩人也。”
于是,请买之,金不足, 又益之车马。 已得之,尽注之于江。
——尸子
驸马其,人名。旧注以为“驸马”是“巫马”之误。巫马为复姓。楚臣巫马其出使巴国(古国名,位于四川东部), 见人挑着鸩(zhen,用鸩鸟羽毛泡出的剧毒酒),便问:“这东西做什么用?”那人回答:“用来毒人。”于是,巫马其要求买下这担毒酒,钱不够还加上车马。买来毒酒后便全部注入长江。
寓言通过买鸩注江的行为,赞扬了主人公巫马其为民除害,舍利求义的高风亮节。而且,借以劝谏统治者治国应以民为贵,要为民除害,不能为了吝惜一已的私利而不顾人民的生命财产。这便是寓言的政治寓意。
寓言的另一层意义是:除恶务尽,除恶务早。在鸩未起作用之前,便全部将它倒入长江,启示人们对有害的东西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在萌发之前便彻底消除它。
寓言情节虽简短,但形象鲜明,对话简洁,人物行为富有传奇色彩。如写巫马其听说酒是用来毒死人的之后,为了买酒不惜重金,不惜用交通工具作抵押,却不言明用途,给人造成悬念。买下之后,“尽注之于江”,突然透底亮相,因而人物形象显得光彩照人,寓意亦显明突出。
-
【注释】 选自《尚书·周官》。周成王灭了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向群臣说明国家设官分职用人的法则。史官记叙这件事,写成《周官》。 崇:高。 惟:只有。 克:能。 罔:没有。 后艰:以后的艰难。 【赏析】
-
昨夜凤池头,今夜蓝溪口。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
-
居乡及在旅,不可轻受人之恩。方吾未达之时,受人之恩,常在吾怀,每见其人,常怀敬畏。而其人亦以有恩在我,常有德色。及我荣达之后,遍报则有所不及,不报则为亏义。故虽一饭一缣,亦不可轻受。前辈见人仕宦而广求
-
第 321 页[①]不偶世:不能和世俗之人和谐相处。偶,合,谐。 第 321 页[②]餐霞人:即神仙。据《黄庭经》注说,餐霞是神仙家的一种修炼方法,就是在幻觉中感到日中五色流霞环绕着自己,于是便把日光流霞全吞入口中。 第 321 页
-
牧笛一声天地宽 假期,本是慕名去(江西)庐山山麓枧洼(山沟)积余村参观新农村靓丽村容,却被枧洼新鲜空气、幽静山谷牵引思绪,漫步山谷
-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
萧绎折杨柳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作者简介萧绎(508—554
-
韩琦 复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拆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新春佳节,人们都在赞美“百卉前头第一芳”的梅花,可是诗人却留意到:“带雪冲寒”的迎春花也在悄悄地开放,为人间传递春的信息。 在
-
童子装炉火,行添一炷香。老翁持麈尾,坐拂伴张床。卷缦看天色,移斋近日阳。甘鲜新饼果,稳暖旧衣裳。止足安生理,悠闲乐性常是非一以遣,动静百无妨。岂有物相累,兼无情可忘。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
-
手疏谢明主。腰章为长吏。方从会稽邸(一作郊)。更发汝南骑。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露冕见三吴。方知百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