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扬州慢》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广陵驿舍对月,遇山左调兵南下
老柳疏烟,寒芦载雪,江城物候秋深。怨金河叫 雁,断续和疏砧。记前度、邗沟系缆,征衫又破, 愁到如今。怅无眠,伴我凄凉,月在墙阴。
竹 西歌吹,甚听来、都换笳音。料锁箧携香,笼灯 照马,翠馆难寻。淮海风流秦七,今宵在、梦更 伤心。有燕犀屯处,明朝莫去登临。
公元前三十九年楚怀王改邗城为 广陵,故扬州又名广陵。扬州自隋唐 以来,即处于大运河和长江航运的枢 纽地位,也是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商 业发达,市肆繁华。骚人墨客流连忘 返,在扬州留下了许多佳话美谈和伤 心事,唐末著名诗人牡牧曾为淮南节 度府掌书记,在扬州有不少风流韵事 和佳咏,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北宋之 秦观、南宋之姜夔在扬州也留有足 迹,少游之满庭芳及白石之扬 州慢也是有口皆碑的。
李符生活在战火不绝、动荡不宁 的明末清初。自明朝崇祯年间的农民 起义开始,至满清铁骑入关南下,明 朝遗臣及诸路蕃王纷起抗清,战事几 乎没有停止过。李符生活在此兵氛之 中,被迫四处飘泊,这首扬州慢 即写于扬州驿舍中,康熙十三年 (1674)夏秋间,浙赣多处兵起,耿 精忠深入浙东,并一度攻陷徽州、祁 门,清廷急忙从山东等地调兵南下, 李符这首词大概写于此时。词中流露 了厌战情绪。
上阕说:“老柳疏烟,寒芦载 雪,江城物候秋深。” “江城”,指 扬州,因邗江流经扬州。词人选用 “老柳”、“寒芦”、“烟”、“雪” 这些意象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烟 水迷离、凄冷肃杀的江城秋景图,并 为全词定下了悲凉的基调。烟中之 柳,载雪之芦,为词人月下所见。 “怨金河叫雁,断续和疏砧。” “金 河”,又名金川,现名大黑河,流经 内蒙古中部,在托克托县境入黄河。 卢照邻秋霖赋有“金河别雁,铜 杜辞鸢”之句,此写从遥远的北 方飞来的大雁鸣声凄厉。“砧”。古时 用来捣衣或捣练,砧声,常与戍人、 思妇联系在一起。如李白在子夜吴 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 虏,良人罢远征?”杜甫的五律捣 衣也说:“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 砧”。这里凄厉的雁鸣以及断断续续、 有节律的捣衣声,时时在词人耳畔骚 扰,使词人思绪万千,无法安眠。两 句以“怨”字领起,表明这些使人不 忍卒听的声音引起无穷的哀怨。这哀 怨既包括羁旅之愁,又有战乱之恨。 “记前度、邗沟系缆,征衫又破,愁 到如今。”“邗沟”,即邗江,据史 籍记载,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 沟,筑邗城,作为运粮屯军的中转 站,“邗沟”和“邗城”,即现在的 运河及扬州城。“记前度”,即记得 几年前,曾游扬州,此番已是重来; 但自上次离扬后,又四处流浪,因而 “征衫又破”,写出一派羁旅行役, 穷愁潦倒的窘状。如此颠沛不宁、流 离失所的生活,词人自然要愁绪满腔 了。由“前度”到“如今”的时间流 程中,词人的心情一直是不愉快的。 “怅无眠伴我,凄凉月在墙阴。”这 句总结上片,“无眠”是全篇的词 眼。雁鸣及断续的砧声,与词人的不 寐互为因果,而词人的千绪万感皆由 “无眠”而起。
上阕写“广陵驿舍对月”所见所 闻所感,下阕就写“遇山左调兵南 下”所引起的感慨了。过片三句说: “竹西歌吹,甚听来、都换笳音。”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说:“谁 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佳 处,歌舞胜地,是人所艳羡于扬州 的,为文人骚客所津津乐道,为什么 这样的胜境,往日的歌吹,却形成了 胡笳悲鸣? 比起当日“天碧台阁丽, 风凉歌管清” (杜牧扬州诗)的 扬州,这是何等令人触目惊心的变 化! 人世沧桑之悲,深厌战乱之情, 溢出于字里行间,这就补足了上片为 什么会“无眠”,为什么要“怨”, 为什么要“怅”了。“料锁箧携香, 笼灯照马,翠馆难寻”。“箧”指书 箱,是读书人的行囊。“翠馆”,华 丽的馆舍。指风流行乐之地。这三句 是说,文士们想要在此地再过风流行 乐的生活那是办不到了。这三句是倒 装,主语在下面,即“淮海风流秦七, 今宵在、梦更伤心”,就是拟想宋代 的淮海居士风流才子秦观,今宵过 此,想起繁华旧梦,也将无限伤心。 此从姜白石“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 惊”须词意化出。秦观在扬州写有忆汴 京旧游的满庭芳,以京城春游之 乐衬托自己在扬州的寂寞落索之感, 其结片云:“凭栏久、疏烟淡日,寂 游下芜城。”淮海,多愁善感,被目 为“古之伤心人”,如果今晚他也在 的话,不知会多伤心呢?! 此句曲折 地传达了词人难以自禁的感伤。“有 燕犀屯处,明朝莫去登临。”“燕犀”, 燕国的兵器,李商隐诗有“冀马燕犀 动地来”之句。燕国,在北方。这里 借指清兵、“燕犀屯处”即清兵驻扎 的地方。“莫去登临”,一方面传达 了词人对战争及清兵的憎恶,另一方 面也反映大多数下层知识界的一种心 态:不敢正视残酷的现实,往往采用 逃避主义。当然在李符的耒边词 里,这首扬州慢是十分出色的 了。
-
名言: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注释: 与: 偕同之意。诸: 之于。 句意: 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 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所以君子最高的德行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① (《弟子规》) 【注释】 ①居处变:变居处,改变居住的地方,以寄托哀思。酒肉绝:绝酒肉,断绝酒
-
法正传法正传 【题解】 法正(176—220),字孝直,后汉司隶,右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东汉末名门法氏之后,善策奇谋,故陈寿誉其
-
月次於房历三星,斗牛不神箕独灵。簸摇桑榆尽西靡,影落苏子砚与屏。天工与我两厌事,孰居无事为此形。与君持橐侍帷幄,同到温室观尧蓂。自怜太史牛马走,伎等卜祝均倡伶。欲留衣冠挂神武,便击云水归南溟。陶泓不称
-
阳湖道中风迴五两月逢三,双桨平拖水蔚蓝。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简析《阳湖道中》描述了诗人在阳春三月,荡舟阳湖(清代江苏
-
妇女患眼痛喻 【原文】 昔有一女人,极患眼痛。有知识[1]女人问言:“汝眼痛耶?”答言:“眼痛。”彼女复言:“有眼必痛。我虽未痛
-
章台[1]夜思韦庄【原文】清瑟怨遥夜[2],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3],残月下[4]章台。芳草已云暮[5],故人殊[6]未来。乡书不可寄[7],秋雁
-
1966年5月4日到26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彭、罗、陆、杨的所谓“反党错误”,并决定停止和撤销他们的职务。5月16日,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
-
褒义词(语)当做贬义词(语)用,使易色后的词语带上贬责、嘲笑、讽刺、幽默的感情色彩。多运用于对不良事物的揭露与批判。有时也可用于善意的嘲笑,展示人物的特定情感和乐趣。 1. 那末,让他们把我的名字抄进
-
山道层峦水道牵 ② ,一桥过罢一桥连。 登峰接近三台域 ③ ,陟岭遥开万里天。 玉岫银花梅映色 ④ ,苍松古柏鹤高眠。 凌空恍得青云路 ⑤ ,回头悠悠觉自然 ⑥ 。 ①本诗写登山行踪及陶醉于大自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