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柳宗元《溪居》全诗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柳宗元《溪居》全诗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作者小传】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十四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曾任集贤书院正字、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任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革新集团核心人物。宪宗即位,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改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在柳州因俗施教,令奴婢赎身等改革,惠民甚多。十四年卒。后人称“柳河东”、“柳柳州”。生平详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及两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较早而又完备。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成就卓著。其诗多为贬官后作,抒写去国哀怨之作清峻沉郁,描写贬谪生活而较闲适之作温丽清深,苏轼称其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有今人吴文治校点诗文合编柳宗元集。 【解题】 此诗当是元和初被贬任永州司马时作。溪,指愚溪,在永州西南,原名冉溪、染溪,柳宗元改之为愚溪,筑室于此,见柳宗元愚溪诗序。诗中表面上写闲适愉悦,实际上隐含有牢骚哀怨。沈德潜唐诗别裁云:“处连蹇困阨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甚是。 【注释】 ①"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二句意谓久为做官所牵累,幸亏此次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簪组:冠簪和印绶。簪是用以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是官员的冠饰;组是用丝织成的阔带子,官员用作佩印的绶带,此处以簪组指做官。束,束缚。南夷: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谪:降职。 ②农圃:农田。③夜榜(bang):夜航。榜,摇船用具,此处作动词。响溪石:触溪石而发出声响。④楚天:楚地的天空,永州古属楚地。 【全诗赏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兰田尉,后升监察御史。积极参与王叔文等人的革新运动,擢礼部员外郎。叔文败,受累而贬为邵州刺史,又贬为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迁柳州刺史。 柳州为佛教南宗圣地。子厚早年曾受佛教影响。政治上的不幸遭遇和生活挫折,使他在思想上更靠近禅宗,“与诸禅人游”。“一时南方诸大德碑铭之文,多出其手”。(居士传)这首诗就是元和五年(810),子厚谪永州,游零陵西南,得胜地冉溪,爱其风景秀雅,迁居此地,改冉溪为愚溪时写的。诗既写出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又表露出他因受禅宗影响而在诗中蕴藉的佛理禅趣。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这里借指官场生活。诗的大意是说:我久为官场所羁累,幸好有机会贬谪到这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解除我无穷的烦恼。诗一开头,便诗意突兀,耐人寻味。贬官本来是一件极痛苦的事,诗人却反意着笔,并不把官场做官看作一件乐事,反而说为做官所拖累,说这次贬谪反倒是一件幸事。以苦为乐,是一种含着痛苦的微笑,实际上是为他南迁事的一种自我解嘲。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就好像是山林隐逸之士。“闲依”与“偶似”相对。一切是那么漠不经心,又那么和谐自然,闲适舒坦。与农田菜圃为邻,抛却一切官场的纠纷烦恼,用整个儿身心去拥抱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中去。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早上很早就出去耕种,晚上很晚方回来。这很使人想起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的名句。子厚此句,或从陶诗化出。“榜”一作“傍”(peng彭),进船。此句意为:天黑船归,船触溪石有声。这意境大致符合子厚所居的愚溪的环境。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诗的大意说:自从我被贬到永州以后,总是独来独往,很少和别人应酬。我一个人对着大自然吟咏长啸,觉得天地也显得格外的宽广、蔚兰。这是诗人被贬到永州后,独自生活在清幽闲适的环境里的生活感受。这是一种独立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来往不逢人”,表明作者的居处清幽而偏远,有返朴归真的意思,同时也说明他自由自在生活的情境,表明诗人在大自然中获得真正的人生和精神的自由。“长歌楚天碧”,由蔚兰深邃的天际,显示出诗人精神的自由、心境的开朗和生活的自得情绪。 “偶似山林客”似为全诗诗眼。在远离尘世的愚溪这个小天地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是太孤独了。“偶似山林客”,表明子厚并不是真的想当什么隐士。他的闲适是强作出来的闲适,并不是真的就闲适得很。所以,沈德潜说: “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 ( 唐诗别裁 卷四) 这段议论是很有见地的。 佛家追求的是一种“事事无碍”的境地,即摆脱一切尘世羁绊,超越物欲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但人生活在尘世间,又不可能完全摆脱尘世生活。加之人又是有感情的动物,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完全解脱生活中的苦闷烦恼,又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在精神上求得某种超越和解脱。不怨而怨,怨而不怨”,正是子厚未完全摆脱生活羁绊,但又竭力寻求解脱,追求一种精神自由所作的努力,以求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子厚此时处境与精神生活,正是此种情况。
猜你喜欢
  • 书香萦怀

    书香萦怀收到西岭雪的“红楼系列”四本书兴奋了一阵。小心翼翼地撕开层层厚厚的包装纸,露出墨香四溢的书来,入眼后挨个抚摸,翻过来调过去

  • 名诗《论诗三十首(其八)》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论诗三十首(其八)》 元好问 沈宋横驰翰墨场 ① ,风流初不废齐梁 ② ,论功若准平吴例 ③ ,合着黄金铸子昂。 【注释】 ①沈、宋: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②风流: 指作品的风格韵味。初: 本,

  • 一个小小的建议 [英国]斯威夫特

    你若到都柏林或那儿的乡村去旅游,便会看见街上、公路旁、车船上都挤满了女丐。她们身后跟着三四个甚至五六个孩子,个个衣衫褴褛,不住哀求过路行人给予施舍,这真是一种不忍睹的景象!这些母亲们实在无法找到工作,

  • 《淮村兵后赏析》

    野外的村庄,当春天时,最抢眼的是桃红柳绿、碧草绵绵,诗人就从桃花入手,说桃花盛开,绿草上笼罩着一片雾气,望不到边,在夕阳的余晖中,乌鸦喧闹着。桃花盛开本是一幅很鲜明的画面,显示出勃勃的春的生机,但诗加上“无主”二字,就平添了凄凉与伤惨;

  • 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

    浣溪沙 【南唐】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简析】 彻

  •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鉴赏、赏析和解读

    王实甫 第一本第一折 [后庭花]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且休题眼角儿留情处,则这脚踪儿将心事传。慢俄延,投至到栊门儿前面,刚那了一步远。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似神仙归洞天,

  • 杜甫《天池》全诗赏析

    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百顷青云杪,层波白石中。郁纡腾秀气,萧瑟浸寒空。直对巫山出,兼疑夏禹功。鱼龙开辟有,菱芡古今同。闻道奔雷黑,初看浴日红。飘零神女雨,断续楚王风。欲问支机石,如临献宝宫。九秋惊雁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出处】唐杜甫《 石壕吏 》。 【意思】活着的人苟且全命,死了的人算永远结束。家中再没有别人,只有一个吃奶的小孙子,媳妇有了孩子还没离家,出出

  • 白居易《闲坐看书贻诸少年》全诗赏析

    雨砌长寒芜,风庭落秋果。窗间有闲叟,尽日看书坐。书中见往事,历历知福祸。多取终厚亡,疾驱必先坠。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我心知已久,吾道无不可。所以雀罗门,不能寂寞我。

  •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出处】唐温庭筠《 利州南渡 》。 【意思】呵! 谁能理解,范蠡功成后辞官乘舟而去? 因为他独能忘却世俗的机诈之心,爱上了五湖烟水! 【全诗】 《利州南渡》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