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州盐井》原文|翻译|赏析
宋·沈括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腰2”。旧自井底用柏木为幹3,上出井口,自木幹垂绠而下4,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绞之5。
岁久井幹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辄死,无缘措手。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复止。后有人以一木盘,盘中贮水,盘底为小窍6,洒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幹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复旧。
1陵州:今四川省仁寿县。2杖鼓:两端大中间细的长鼓。3幹(han):原指防护井壁的木制栏壁。此即自井底直立树起的木柱。4绠(geng):井上用来汲水的绳。5大车:指提起井绳的绞盘。6窍:小孔。
【析点】 四川的“盐井”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献给人类的又一颗科技硕果。我们的祖先在两千余年前就已经对井盐进行了开发,据历史记载:“宣帝地节(公元前69—前66年)中,始穿盐井数十所。”在坚硬的石板地上,挖掘五百余尺深才能见到盐的汁液;还要将盐汁提取上来,当时凿岩工具之简陋、提取器械之笨拙,从事这项艰苦浩大的工程,可以想见其艰难程度。当盐井岁久摧败不能再使用时,由于井下缺氧“入者辄死”而无法进行修复。一位不知名的发明者,创造了“雨盘”,“设于井上,洒水一如雨点”,这原始的人工降雨保障了盐井的修复和使用。这一发明,同样令人惊奇且赞叹。
沈括仅用一百余字就把盐井的构造、形状、提取盐汁的方法以及修复盐井的过程,如示意图般地表述得一清二楚,特别是“杖鼓腰”一喻和对“雨盘”的描述,极为生动,增加了这篇知识小品的文学性
-
雪后新正半,春来四刻长。晴梅朱粉艳,嫩水碧罗光。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唯君莫惜醉,认取少年常
-
德国有神论存在主义*者雅斯贝尔斯*的哲学理论。雅斯贝尔斯从基督教神学、从基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出发,把人当作本体,从人的存在和包围人
-
抗战前一年,我同一个朋友到S省的某处去,碰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乡下人,谈过一些非常奇怪的话,要不是亲耳听见,决不会相信有那样的人,谈那样的话的。我们是在离大路不远的一个池塘边碰见他的,他正在一个人车水。起
-
元好问:济南行记(节选) 元好问初至齐河,约杜仲梁俱东。并道诸山,南与泰山接,是日以阴晦不克见。至济南,辅之与同官权国器置酒历下亭故
-
寓目一萧散。销忧冀俄顷。青草肃澄陂(一作波)。白云移翠岭。後沔(一作浦)通河渭。前山包鄢郢。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地多齐後[疒贵](一作疟)。人带荆州瘿。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心悲常欲绝。发乱不能
-
世传王播《饭后钟》诗,盖扬州石塔寺事也。相传如此,戏作此诗。饥眼眩东西,诗肠忘早晏。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莞。何为三百年,记忆作此讪。斋厨养若人,无益只遗患。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
-
“不真空论”是我国著名佛教学者、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撰写的一篇论文的名字。他在这篇论文中阐述了世界本源“不真空”的本体论思想。 僧肇,俗姓张,京兆人。据说他年轻时家中很穷,靠替人抄书度日。他很聪明,抄什
-
【注释】 选自《尚书·盘庚上》。《史记·殷本纪》:“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司马迁认为,《盘庚》为小辛时的史官所追记。 若:好像。 纲:提网的
-
借问虎贲将,从军凡几年。杀人宝刀缺,走马貂裘穿。山雨醒别酒,关云迎渡船。谢君贤主将,岂忘轮台边。
-
长安晓望——司空曙迢递山河拥帝京,参差宫殿接云平。风吹晓漏经长乐,柳带晴烟出禁城。天净笙歌临路发,日高车马隔尘行。独有浅才甘未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