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首七绝是诗人傍晚停泊淮中的情景描述。诗题的淮中指淮河中,犊头指淮河边上的一个码头。
从审美学的角度看,诗所描述的意境应该是协调而又富于变化;单调、拼凑是意境美的大忌。这首七绝审美上的成就正在于此。首句“春阴垂野草青青”,“春阴”是春天时常出现的天气,满天阴云,四面下垂,一直落到地面,天云连成一片。这里显示了天气的独特性,阴而暂时无雨。在春阴笼罩四野中衬托着草色青青。这样的境界是开阔的,色彩是协调的,显示出淮河平原春天所特有的景象。春阴垂野给人以压抑感,但草色青青透现出亮色,显示出春的生机,并给人以春天所特有的清新感和湿润感。诗人没有停留在这样的意境描述上,再深入一层:“时有幽花一树明。”诗人坐在船上,船随水行,眺望岸上花木,不断移换视角,“幽花”只能是“时有”的了。在春阴垂野之中,幽花则格外分明;而格外分明的幽花又点缀、点活了这春阴四垂的意境。因为主体景是“春阴垂野草青青”,如果诗人写出千树万树幽花明,就势必使衬托景夺过了主体景,破坏了美学上的协调感。“幽花一树”,既有点缀之妙,以“阴”衬“明”格外醒目,又无喧宾夺主之势。诗人继续描述意境的变化,由春阴平野到满川风雨齐来,意境深化了。最后落脚在“满川风雨看潮生”上。“看”字显示出诗人的视点。诗人泊船古庙之下,独看风雨并作,潮水猛涨,声色兼备,激动人心。“晚泊”的时间,“孤舟”的孤独,“古祠”的荒凉,形成情绪的低抑。经过略一沉抑后,猛然跳成“满川风雨看潮生”的画面。在抑扬起伏和动态景所形成的前后画境的交错变化中,蕴含着诗人的审美意趣。
-
受命恤人隐,兹游久未遑。鸣驺响幽涧,前旌耀崇冈。青冥台砌寒,绿缛草木香。填壑跻花界,叠石构云房。经制随岩转,缭绕岂定方。新泉泄阴壁,高萝荫绿塘。攀林一栖止,饮水得清凉。物累诚可遣,疲氓终未忘。还归坐郡
-
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艳彩朝含四宝宫,香风旦入朝云殿。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看来看去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双双素手剪不成,两两红妆笑相向。建
-
致知在格 ① 物。(《大学》) 注释 ①格:穷,究。 【译文】 知识、道理的获得在于对事物的认识、研究。 感悟 认识、知识来自实践。
-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
名言: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 注释: 驹: 小马, 此指幼虎幼豹。文: 花纹。鸿鹄: 天鹅。鷇(kou): 待母鸟哺食的幼鸟。 句意: 幼虎幼豹, 虽然皮毛的
-
八年三月晦,山梨花满枝。龙门水西寺,夜与远公期。晏坐自相对,密语谁得知?前后际断处,一念不生时。
-
《古代兵法散文·春秋兵法·论语》原文鉴赏 [
-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
-
【3762】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谢春涛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33万字,2016年7月第1版,45元)△这本书记述的是40个人的入党故事。○老一
-
作者: 王春来
-
李峤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