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傅给事贴》原文|翻译|赏析
宋·陆游
绍兴初2,某甫成童3,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皆嚼齿4,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5,虽丑裔方张6,视之蔑如也7。卒能使虏消沮退缩8,自遣行人请盟9。
会秦丞相桧用事10,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11,非复诸公初意也。志士仁人,抱愤人地者,可胜数哉! 今观傅给事与吕尚书遗帖12,死者可作,吾谁与归13!
嘉定二年七月癸丑14,陆某谨识15。
1傅(ji)事:名崧卿,字子骏,南宋主战派代表人物,陆游之父陆宰的好友。给事:官名。贴:手帖。2绍兴:宋高宗的年号。3甫:刚刚。童:童年稍长者曰童。4裂眥(zi):极言愤怒到极点的样子。眥:眼眶。5期:期许。翊(yi):辅佐。戴:拥护。6丑裔:对金人的蔑称。方张:指气焰正嚣张。7蔑如:微细。8卒:终。虏:指金。沮(ju):失败。9行人:使者。请盟:请求和好。10会:正赶上。秦丞相桧:秦桧,南宋卖国贼。11和戎:本指与别族保持和平的关系,这里是对敌屈服的代名词。12吕尚书:吕社,曾任兵部尚书。13“死者”二句:意为死者长往,我还能归向谁。14嘉定二年:1209年。嘉定:宋宁宗年号。15识(zhi):记。
【析点】 清·赵翼说陆游的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其实他的散文又何尝不是如此? 此跋便是作者观傅给事与吕尚书遗贴后所写的感想,洋溢着“扫国尘”、“靖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
著跋文时,陆游已八十五岁了,可六十多年前所见父辈讨论国事的情景却仍历历在目,这其中,便有“目如炬,声如钟”的李光(跋李庄简公家书),有“不少屈于权贵,不附时论以苟登用”的傅给事(傅给事外制集序)……在作者看来,正因为有这些人,才“使虏消沮退缩,自遣行人请盟”。无奈奸相秦桧卖国求荣,杀害爱国之士,多少志士仁人含恨九泉! 在对秦桧无情的痛斥中,“死者可作,吾谁与归!”的感慨,充分表达了陆游抗敌御侮的政治抱负。
陆游的题跋历来以内容切实、文字朴美为人所推重。此篇与跋李庄简公家书同属一类,主题相近。但在写法上,后者以记为主,简洁生动,人物风神毕肖。本文则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记则三言两语,简洁传神;议则旗帜鲜明,见解独到;抒情则爱憎分明,深沉郁结。正如明徐师曾所言,跋,“专以简劲为主”(文体明辨)。放翁作为一位八旬老人,为文竟这般遒劲,毫无衰惫之气,实在令人钦佩。
-
密竹不妨呈劲节,早梅何惜认残花。
-
【原题】:冬节忤寒约客默坐爇品字柴作五禽戏体中差小佳园丁以矮梅至如见东郭顺子使人之意也消欣呵皲手冻笔占数语刘菊坡博一笑
-
1978年夏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一次表现主义*文学与艺术展览会。这个展览,题为《巴黎-柏林》。展览结合魏玛共和国时代政治和艺术背景,详尽地
-
陆游《谢池春》陆 游 陆 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 ①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②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
-
【原题】:予嗜茶而封州难得有一种如下等修仁殊苦涩而日进两杯
-
这一首,离别相思之词。采取华丽字眼,描写居室、器物,用以衬托主人公的身份与生活。上片用比喻和对照的手法展现女主人别后独处的孤寂与惆怅。画炉懒得冒烟,只透着一股冷清之气;绣被上还是那一对鸳鸯,但人已是孤孤单单的了。当初欢乐时,觉得夜短,只
-
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
-
【名句】机事 ① 不密则害成。 【注释】①机事:机密要事。 【释义】机密要事如果不保密的话,则会影响到它的成功。 【点评】任何历史时期保密工作都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周易·系辞上》
-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涧户摧绝无与归,
【注释】 选自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 落:遗留,剩余。 涧户:山涧边的屋舍。 摧绝:破败、坏损。 无与归:犹谓无人归
-
《瘗鹤铭》,摩崖刻石,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无年月可考。世传为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所刻。其石旧在镇江焦山西麓之石壁,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北宋时,长江水位增高,春夏水涨时其刻几乎淹没,秋冬水落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