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鉴赏、赏析和解读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这是一首恬淡优美的田园乐曲,却也于委婉处透出淡淡的惆怅和愁怨。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昌谷家中的诗作。
远离了尘世的喧扰,舍弃了仕途的攀缘。枕青山,涉绿水,面红桃,嗅白李,心中自有一番美的情趣,心怀也趋向超然淡泊。诗章自然也如流水一样洒脱自然。因此诗歌一改作者昔日奇险、虚荒、诞幻的风格,色彩鲜丽,调子明快,词句流畅。当然,作者毕竟是终生抱着“忧宗国”或是
“忧己身之不遇” 的缺憾,在陶醉于南园暮春美景的同时,也难免会渗入身世之叹。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春暖花开,满园春色,鲜花绿草尽入眼中。花枝颤颤迎风伸向天空,绿草盈盈低曼逶迤于地,竞荣争芳,绿色参差,红白相间,把一幅南园的春光图画得热烈鲜明。第二句是在上句的基础上把镜头拉近,写花的形态。“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红的多,白的少,相互映衬;“越女腮”写花的姿容,娇羞艳丽,姿态万千。“吴越多美女”,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把鲜花比作越女的粉腮,使花人格化了,就注入了诗人更多的喜春的情感,而花儿本身也由于这种人格化让人觉得千羞百媚,令人喜爱。梁昭明太子曾著文有过类似的比喻:“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似不如李贺此处用得熨贴洒脱。“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可能是故乡美好的眷情唤起他美好的诗情,此处描写春天景象的两句诗,正应了上述杜牧对其诗作的评价。
如果说上两句诗写的是诗人的眼中景,下两句诗则是诗人的心中情。“可怜日暮嫣香落”,日中花开,百花争艳,一派旖旎春色;日暮花萎,落红满地,满目悲凉凄恻。“可怜”二字犹如使人听到发自诗人心灵深处长长的哀叹,一腔惋惜之情跃然纸上。“嫣香”二字言花,“嫣”言其形,“香”言其味,日暮中花儿凋落,形味俱损,更见诗人哀情之深,言花以形味代之,更见诗人包孕密致的功力。“嫁与春风不用媒”,是对上句的评说,亦是诗人心中情感的抒发。落花离枝,委身于春风,无须他人说合,无须媒妁之言,好象两相情愿。实则残花无力禁风,耐不得风摧枝摇,风过处便飘飘摇摇落将下来。花盛时,花立枝头,花繁枝茂;花残时,容颜已老,时不我待,匆匆嫁去,选不得,择不得,身不由己。这种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贴切地道出诗人的一腔愁绪,满怀的悲凉。悼花乎?悼人乎?自悼乎?正是寄景抒情,是惜花惜春,亦是诗人自伤自叹。
当时李贺正当青年,才高气盛,却又不为人所用,犹如鲜花盛开之时无人欣赏。但人生易老,转眼红颜作白发,人生就如凋谢的花儿一样,无所作为,任凭命运的安排。“越女腮”,“嫁与春风”这种托物言情,赋物以人格的手法,淋漓尽致地道尽了诗人的满怀惆怅情绪。
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形象鲜明、意境美丽、格调清新、感情真挚。如一泓奔流于山涧的小溪,清澈、明亮、流畅,细细听来,却也于岩石缝隙处发出幽怨的呜咽,给人以别种滋味。
-
【4048】一心走路(一行禅师著,赖隆彦、刘汉生译,紫禁城出版社,9 2万字,2011年5月第1版,38元)△共九章;[1]两足,一心;[2]心如何运
-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作品赏析《杂诗三首》,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
-
天净沙[1]·秋思马致远【原文】枯藤老树昏鸦[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3]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注释】[1]天净沙:曲牌名
-
贺知章和曾巩都各自写了一首《咏柳》,那么我们来进行一下阅读并对比赏析。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柳树柔软的外观和摇曳的姿态,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春天。相比之下,曾巩的《咏柳》更强调了柳树的功用和重要性,既有辩证的观察,也有人们实用的需要。两首诗在描写柳树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展示了作者对柳树的深深爱慕之情。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王洛宾墓碑碑文》(王超海)
-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意深。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作品赏析【注释】:此为送别词,为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月作者在楚州别孙洙(字
-
国学名句“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出处和解释
【名句】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语出唐代李贺《苦昼短》诗。我不知道究竟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只看见日行月移,寒暑交替,在消损着人的寿命。两句诗慨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
长久的啜泣, 秋天的 梵哦玲 刺伤了我 忧郁 枯寂的心。 使人窒息,一切, 又这样苍白, 钟声响着, 我想起 往昔的日子 不觉泪落。 我,宛如转蓬 听凭恶风 送我漂泊 海北天南, 像一片 枯叶。 (罗
-
作者: 严阵 【原文】: 凡是到过黄山的人,都知道黄
-
【3215】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美〕史蒂芬·柯维著,高新勇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36 8万字,2015年2月第9版,68元)△共四个部分: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