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
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中国人民的朋友。1928年22岁的斯诺来到上海,当时正是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斯诺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他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线,于1936年6月至10月进入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1936年10月他从陕北返回北平,为粉碎当时“赤匪”的神话,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夜以继日地坐在打字机前,详尽地记述了他的陕北之行,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优秀报告文学巨著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美国著名作家塔其曼指出,此书“开天辟地,首次向全世界报告了中国红军英勇的长征,刻画了共产党的领袖人物,描述了他们的信念、目标和生活。极大地鼓舞了三十年代那些惧怕抵抗法西斯的人们”。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说,红星照耀中国是经典性报告文学的样板。也有人说,西行漫记采取报告文学的手法,有事实,有艺术,场面壮阔,纵横呼唤,又带传奇色彩。它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一二十位红军领袖人物作了肖像画式的描述,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地点染出红军万里长征的壮阔画卷。甚至有人称它是“二十世纪一个古老民族用血与肉写出来的史诗”。作者斯诺却认为:“凡是这些——指西行漫记,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在斯诺紧张的写作过程中,他的夫人海伦·斯诺一直协助他打字、校对,翻译他从苏区带回的各种文字资料。海伦·斯诺还在1937年4月亲自去延安,为斯诺的写作补充了许多最新材料。特别是关于朱德的生平和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根据这些材料,她写成了红色中国内情,即中译本续西行漫记。
红星照耀中国1937~1938年在英国和美国出版。1938年2月中译本用复社的名义出版,由于当时的社会条件,没有采用原书名,而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名一直沿用至今。今译本于1979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总览全词,摆脱世俗烦恼和肮脏的追求是词的基调,但这基调上也笼罩着“进亦忧,退亦忧”的郁闷气氛,读之让人不能释怀,这也正是词人生活的时代所打上的心灵烙印。
-
再论“文人相轻”今年的所谓“文人相轻”,不但是混淆黑白的口号,掩护着文坛的昏暗,也在给有一些人“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真的“各以所长
-
《红楼梦鉴赏辞典 故事情节鉴赏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且说元宵已过,只因当今以孝治天下,目下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故各嫔妃皆为之减膳谢妆,不独不能省亲,亦且将宴乐俱免。故荣府今岁元宵亦无灯谜之集。 刚将年
-
【3055】我们仨(杨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9万字, 2015年4月第1版,35元。)△全书分三个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
-
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风吹沙作云,一时渡辽水。天白水如练,甲丝双串断。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晓气朔烟上,趢趗胡马蹄。行人临水别,陇水长东西。 作品赏析风吹:一作风卷。陇水:一作隔陇。------
-
曾巩 刘向所定 《战国策》 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 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 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孩蹒跚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小孩学习走路的古诗,和孩子一起相处成长的古风诗句,形容小儿满周岁的诗句。《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衣食幸相属,胡为不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福州的山有“二绝”:群翠屏列西北,三山峙于城中。有人概括福州的景色是:“三山鼎峙,两塔耸立,双水环绕,大海东濒”,这三山即于山、乌山和屏山,呈三角立于福州旧城的东南、西南和正北面。其中,屏山曾是越王无
-
宋词典故·三千美女出唐宫 【出典】 唐·白居易《新乐府·七德舞》:“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见《全唐诗》卷四二六)参见“三千粉黛”条。 【释义】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