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杜甫《长江二首》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杜甫《长江二首》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杜甫长江二首

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

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色借潇湘阔,声驱滟澦沈。

未辞添雾雨,接上过衣襟。

长江二首是唐代宗永泰元年 (765) 杜甫离开成都草堂至云安(今四川云阳县) 时的作品。是年,汉州 (今四川广汉县) 刺史崔旰以讨伐郭英乂为名,作乱蜀中,邛州牙将柏茂琳、泸州牙将杨子琳、剑州牙将李昌夔各举兵讨旰,蜀中大乱。杜甫身居云安,心存魏阙,面对浩瀚大江作五律长江二首,借对滚滚江水的描写,来抒发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和表达自己出峡的决心。

第一首,头两句先紧扣诗题,写长江瞿塘峡之险峻: 众多的支流在涪州、万州汇合,注入浩荡的大江,奔腾的江水争先恐后地冲入瞿塘峡的入口夔门。一个“会”字,写出涪万一带长江众水汇流的特点; 一个“争”字,又极形象地描绘出瞿塘峡众水争流夔门、波浪掀天的惊心动魄场面。颔联由眼前的长江而想到山河破碎、战乱频仍的时局: 长江的百川归海就好比地方官吏朝见皇帝,人人都很恭敬有礼,而你们这些作乱的盗贼目无朝廷,能尊奉谁呢?在这两句中,诗人把锋芒直指崔旰等乱臣贼子。颈联又回到长江,写滟澦堆隐居江心和猿猴攀高萝垂江面饮水,突出三峡之险,同时为末联写自己的心情作铺垫。末联说,我思归的心情和长江的波浪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可为什么一见波浪滚滚向前,心情也就跟着飞翻不已呢? 它的潜台词是: 波急浪高,出峡不易,需伺江流平稳时方可,但眼下波险浪恶,故心情颇不平静,见江流东下,心情不禁随之翻滚。末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欲离蜀以避战乱的想法和对京城及故园的思念之情。清人浦起龙评注此诗说:“首章对乱者言。水则群赴所宗矣,尔为乱者,独谁尊乎? 水也同归,人如乱丝,此中不可久留,惟有下峡而归耳。无如‘石隐’、‘猿垂’,涨方险而情徒切,只得姑待安流,不得如水之即日飞翻也。此犹带迟疑意。”(读杜心解) 这种分析是很精辟的。

第二首,由眼前长江众流归海而更坚定了自己出峡的决心。可分两层。前四句说,一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不分日夜地流淌,就想到它是在奔向东方的大海。这众流归海的心意,就好似各地臣民尊奉皇帝的心情。诗人即景抒情,由“众流归海意”而联想到“万国奉君心”,表达了一种维护国家统一的心愿,同时也和第一首“盗贼尔谁尊”形成强烈对比,鞭挞崔旰等叛贼破坏统一、拥兵自尊的狼子野心。后四句则进一步表达自己要随江水而出峡的坚定信念。诗人说,我虽身在峡中而神已游于潇湘; 长江后浪推前浪,波涛声相逐,滟澦堆恐怕也要为之下沉,那“隐如马”的“孤石”就不会阻我出峡了。尽管波浪翻飞要阻我归程,但即使再添浓雾密雨,湿透衣襟,我也在所不辞! 此时作者已归心似箭,义无返顾矣!

长江二首在写作上很有特色。它描写长江,突出了瞿塘之险和江流浩荡、百川归海的气势,表现了一种雄浑和壮阔的美。同时,它是以眼前景来写天下事和心中情,把描写客观景物和抒发主观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着重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维系国家统一的思想。这是两首描写长江景色的山水诗,也是两首抒发对国事感慨的政治抒情诗



猜你喜欢
  • 岑参《寄青城龙谿奂道人》全诗赏析

    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龙谿盘中峰,上有莲花僧。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身同云虚无,心与谿清澄。诵戒龙每听,赋诗人则称。杉风吹袈裟,石壁悬孤灯。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愿闻开士

  • 君子有九思|什么意思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思想的精华,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也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 《南乡子·送述古赏析》

    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追送其至临平(今余杭),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词。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

  • 初中中考怀古诗词欣赏(初中古诗词鉴赏60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中考怀古诗词欣赏,内容包括初中古诗词鉴赏60首,初中古诗赏析,怀古诗词赏析规律。月夜今夜鄜州月儿明,(如同长安的一样,被叛军拘囚的我独自在望月思家,家中)妻子也在独自望着天上的月(妻子的身边不是有孩子们吗?怎么也会是

  • 张翼之《宋史纪事本末》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张翼之 《宋史纪事本末》一百零九卷,明陈邦瞻

  • 南朝谢庄《北宅秘园》五言古诗鉴赏

    开头四句写秋天傍晚时的景色:薄暮将临,烟霭消散,轻霞映天,空气澄鲜,微风荡漾着幽雅的帘幔,太阳的余晖斜照着深秀的树林。这是一幅清丽、明净、高远的秋暮图。

  • 钟叔河《民意和士气》随笔

    民意和士气(一)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民众对于政府和政府官员,总是会有意见的,或好或坏,这便是民意。读书人对于当局和当轴者,也总是会有

  • 牛学智《季栋梁小说创作散论》

    季栋梁为人和善,初次见面就让人觉得他是足可信赖的朋友。但他也有狡黠的一面。我第一次到银川,与季栋梁、陈继明等几位年轻小伙喝酒,他们

  • 钱泳(清)

    作者简介钱泳(1759—1844),清代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原名鹤,字立群,号台仙,一号梅

  • 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井》全诗赏析

    贾谊宅中今始见,葛洪山下昔曾窥。寒泉百尺空看影,正是行人渴死时。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