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山庐日记二则》原文、注释和解析
清·孙宝瑄2
二则 ·之一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昨夜枕上闻雨声淅沥,醒已晏3,窗不见日。起,盥漱毕4,俄趋署5。江南大捕革命党,缇骑四出6,往往希图厚赏,并无辜者罗织之7,冤死无算。为丛驱雀,为渊驱鱼8,一何颠耶!
1忘山庐日记:孙宝瑄日记起自光绪十九年(1893),止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2孙宝瑄(1874-1924):字仲玙,曾任邮传部庶务司主稿。思想较开明。3晏:迟。4盥 (guan)漱:洗手、漱口。5俄:随即。署:指衙门。6缇骑(tiji):捉人的差役。7罗织:捏造罪名,加以陷害。8为丛驱雀,为渊驱鱼:语出孟子 ·离娄。意为把雀赶进丛林,把鱼赶进深潭。比喻清统治者的暴政把百姓赶到革命党一边去。此处比喻清政府制造冤狱,会更遭到百姓反对。
【析点】 这则日记记载的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事情。当时正处在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夜,革命党人秘密组织,联络力量,反抗清朝统治者。惊恐万状的统治者大肆捕杀革命党,造成一片白色恐怖。日记记下了在衙署听到的“大捕革命党”的消息,且差役为了赏赐竟不惜陷害无辜者,如实的记述与“冤死无算”一句议论,表现出作者的正义感与愤激之情。最后引用孟子中“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成语,更是直斥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并预言定将促使人民更加倾向反清的革命,表现出作者极为清醒而正直的政治头脑。
日记开头先记昨夜雨声淅沥及今晨“窗不见日”,虽写季候,却似于无意中为革命党的牺牲渲染了雨潇潇云黯淡的凄惨氛围。
任文京 梁钦
二则 ·之二
(十月)一日。晴。官场现形记所记1,多实有其事,并非捏造。余所知者即有数条,然易姓改名,隐约其词而已。余览二集甫终卷2。
1官场现形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李宝嘉,字伯元。2 甫:才。
【析点】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暴露官场的污浊、吏治的败坏、统治集团的腐朽,它的价值取决于它的真实性,可靠性。在这一则日记里,作者以其清醒的头脑、锐利的眼光直指此书“多实有其事,并非捏造”,并以自己“所知”来作印证,从而肯定了官场现形记揭露、谴责现实的意义。从这一点看,这一则四十二字的日记,是可以作为一篇短小的书评来读的
-
汪中 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 (1) ,仪征盐船火 (2) ,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是时盐纲皆直达 (3) ,东自泰州 (4) ,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绾其口 (5) 。列樯蔽空
-
刘白羽《长江三日》原文 编者注: ① 佛龙克:德国地名,卢森堡被捕后一度关押在佛龙克狱中。 《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的游记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在三日之内,乘坐江津号轮,由重庆沿长江而下的难忘的航程。三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在元世祖
-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出处唐bull;杜甫《赠卫八处士》原文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
【4037】山本(贾平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50万字,2018年4月第1版,59元)△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秦岭腹地的涡镇,以女主
-
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再闻虎豹斗,屡跼风水昏。高有废阁
-
指“垮掉的一代”*派杂志。这类杂志大体包括保罗·卡洛尔主编的《巨桌》、海湾地区的《接触》、芝加哥的《选择》、《常青评论》以及克雷姆
-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出处】唐白居易《 长相思 》 【意思】思念悠长,怨恨悠长,怨恨 要到他归来时方能休止。悠悠:长久。 【鉴赏1】 相思无限,怨恨也无限,直到丈夫归
-
结构得奇势,朱门交碧浔。外来始一望,写尽平生心。日轩漾波影,月砌镂松阴。几度欲归去,回眸情更深。
-
古文观止·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