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之《衡门》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衡门之下,
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韩泌作袐,或作䀣、柲。 鲁、韩乐作疗。)
可以乐饥。
(迟、饥,脂部。)
岂其食鱼,
必河之鲂?
岂其取妻,
必齐之姜?
(鲂、姜,阳部。)
岂其食鱼,
必河之鲤?
岂其取妻,
必宋之子?
(鲤、子,之部。)
〔译文〕
茅草小房,支起横木做门,尽 管简陋狭窄,但是可以在这里安闲 地居住栖息。山丘间哗哗流淌的清 澈泉水,可以用来饱腹充饥。
难道吃鱼,非得黄河里的鳊鱼 不可吗?难道娶妻,非得齐国姜姓 的贵族姑娘不可吗?
难道吃鱼,非得黄河里的鲤鱼 不可吗?难道娶妻,非得宋国子姓 的贵族姑娘不可吗?
〔评介〕
对此诗之旨,毛序说: “诱 僖公也。愿而无立志,故作是诗以 诱掖其君也。”后世论诗者,皆不取此说。韩诗外传载: “子夏 读书已毕,夫子问曰: ‘尔亦可言于书矣?’ 子夏对曰: ‘书之 于事,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燎 乎如星夜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三王之义,弟子所受于夫子者,志 之于心不敢忘。虽居蓬户之中,弹 琴以咏先生之风,有人亦乐之,无 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诗 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 洋,可以疗饥。”’夫子造然变容曰: ‘嘻!吾子可以言诗已矣。’”可 见韩诗认为此诗之意在于安贫 乐道。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妻记 老莱子却楚王之聘,引此诗“衡门 之下”四句以明志。古文苑蔡邕 述行赋:“甘衡门以宁神兮,咏都人以思归。”其取义与韩诗同。 朱熹更直接指出: “此隐居自乐而 无求者之词” (诗集传) 自此之 后更少异议。考之史传,陈近楚,属 于荆楚文化传统,孔子南行,遇长 沮、 桀溺、荷丈人, 焉知其不为 陈人,老子为楚苦县人,即陈人也。隐逸之士,更是产生老庄思想的渊 源,因之在陈风中不可能不有所反 映,此诗可否视为端倪呢?正因为 如此,“衡门”和“泌水乐饥”成为 广为流传的安贫乐道的典故,也就 是自然而然的了。
全诗三章,章四句。全诗直抒 其情,纯用赋体。本来住得好,吃 得饱,是人人都追求的。但是,在 诗的第一章,诗人却把这些物质生活的追求,完全置之度外。他本来 是蓬户横门,居住条件简陋得很, 可以说是难以容身了。但诗人却坦 然处之,认为可以栖息、可以安身。 本来诗人已是食不果腹,经常挨饿 了,但他却认为用浩浩不尽的清澈 的泉水就可以填饱胃肠,不再饥饿 了。所求如此,岂止是“富贵于我 如浮云”而已哉。一个自甘淡泊、不 求功名利禄的高洁的隐士的形象, 不是巍然矗立在我们眼前了吗?二 三两章,用复沓句式,反复咏唱,以 食鱼、娶妻两个典型的事例来表明 自己不争名追利,不攀高结贵。如 果说第一章是从正面来说明自己 的志趣的话,那么二三章则是从反 面来否定对世俗的追求。它是对第 一章的进一步说明和补充。只是它 表达的是诗人愤世疾俗的另一面。 尽管我们可以说这位隐者的处世 态度是有些消极,并不可取,但是 我们也必须承认,他的人格是高尚 的,有一股中国知识分子的不摧眉 折腰的骨气。因而我觉得有人说他 是“饿饭的破落贵族”,是“偏偏要 说漂亮话”似乎过分了一些。
诗第一章连用“可以”,二章三 章连用 “岂其……必……”前后反 正呼应,于跌宕之中寓平淡无求之 意,自然纯净而不呆板,足见其语 言运用之妙。
-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 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 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 柳宗元诗鉴
-
【注释】:十有四年秋八月(己巳),胡笳吹尘暗城关。
-
此词寓意深邃,构思亦非同寻常,而语言却平淡浅显,清丽自然,如信手拈来,深见功力。
-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释德诚曾有偈曰:“三十年来坐钓台,钓头往往得黄能。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
-
诗经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
-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原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1]。金风玉露[2]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3]鹊
-
庾信 萧条亭障远, 凄惨风尘多。关门临白狄, 城影入黄河。秋风苏武别, 寒水送荆轲
-
诗人用了一系列典故与神话传说,描绘了玉台观的雄伟壮丽景象,写出道观的飘然出世的风貌。
-
幸遇明后,因志东倾。披此丰草,乃命小生。生之小矣,何兹云当。牧马于路,役车低昂。怆恨恻切,我独西行。去峻溪之鸿洞,观日日于朝阳。释丛棘之余刺,践槚林之柔芳。皦玉粲以曜目,荣日化以舒光。信此山之多灵,何
-
代公实英迈,津涯浩难识。拥兵抗矫征,仗节归有德。纵横负才智,顾盼安社稷。流落勿重陈,怀哉为凄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