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台城路》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塞外七夕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
前人论纳兰性德词曰:“韵淡疑仙,思幽近鬼。”(杨芳灿饮水词序)这使我想起诗人李贺。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就天折了,纳兰性德多活了四年,活到三十一岁,也算是早天的。纳兰词里确乎有一缕缕抽不尽的哀怨,诉不完的相思,但其语言并不晦涩,自有一种清新婉丽之态隐现于纸上。这也许就是纳兰词特有的风格吧。
这首词把一段优美的传说和由这传说所引起的种种联想组织在塞外的背景上,又将天上的欢聚和人间的别离加以对照,何等凄婉,何等苍凉。开头一句“白狼河北秋偏早”,扣题目里的“塞外”二字。白狼河就是现在的大凌河,秋天早早地就来到了这里,似乎有意逗引他的秋愁。第二句“星桥又迎河鼓”,扣题目里的“七夕”二字。银河上的鹊桥一年一度搭了起来,迎接牛郎(即牵牛星、河鼓)去和织女相会,不知已有几多春秋。如今又是七月七日,又是他们相会的佳期,只身飘泊塞外的年轻词人该作何感想呢?这留在下阕里写。上阕先写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清漏频移”是说时间过得很快,“漏”上着一“清”字,是将时漏中水之清移来形容时漏本身,措词新颖。“微云欲湿”表面看来似乎不通,难道云还有干湿之别吗?然而敏感的词人偏偏以“欲湿”二字形容微云的变化。夜间,人在露天里站久了,衣服会潮湿的。词人遂想象那微云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湿。“正是金风玉露”化用李商隐的辛未七夕诗和秦观的鹊桥仙词。李诗曰:“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秦词曰:“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李诗和秦词都是写七夕,都是以“金风玉露”这样富有色感和质感的词藻形容七月七日的夜晚。纳兰性德将它信手拈来,用到自己的词里,恰到好处。
以上三句写了牛郎织女相聚的环境,接下来就牛郎织女本身加以描写。“两眉愁聚”是以皱眉的表情形容内心惆怅。词人虽然没有交代,但我相信那是指织女而言的。“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是用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诗的典故:“欲将心就仙郎说,借问榆花早晚秋。”曹唐的意思是说,织女怀念牵牛,她问榆花,几时秋才到来。纳兰性德在这首诗里借前人用过的有关牵牛织女的意象——“榆花”加以典缀,当然不是实写。这里只是说织女和牵牛会面的时候,虽然有许多话想说却又无从说起,只是两眉愁聚,等到牛郎要归去的时候,才想起还有许多话要说而没说,“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盼了一年才盼来一次重逢,可是重逢之际,只怕是相对凝咽,而说不出一句话来。这是写牛郎织女吗?当然是的。但其中概括了多少人间的经验。
下阕转而写人间的别离。“人间别离无数”,先总括一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七夕妇人皆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词人遂写道:“向瓜果筵前,碧天凝伫。”人间的妇女每逢七夕就在庭院里供上瓜果凝视着碧天,想象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天上一年一度的良晤给地上的离人们带来安慰和希望,他们也在想念自己的恋人。但是自己的良晤更待何时呢?所以接下来词人说:“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连理树比喻夫妇的恩爱,白居易长恨歌里说:“在地愿为连理枝。”“相思一叶”用红叶题诗的典故。青琐高议:唐僖宗时,于祐于御沟中拾一叶,上有诗。祐亦题诗于叶,置沟上流,宫人韩夫人拾之。后值帝放宫女,韩氏嫁祐,成礼,各于笥中取红叶相示曰:“可谢媒矣。”“连理千花,相思一叶”都是富有浪漫色彩的传说,原不是容易实现的。所以词人说“毕竟随风何处”,世上哪里有这样美满的姻缘呢?“羁栖良苦!”这才是现实。“羁栖良苦”是写自己此时在塞外飘泊,心情的痛苦诚然难以诉说,但和空闺里的思妇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此所谓“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在这七月七日的夜晚,自己的内心是愁苦的,但哭到天明的闺中人,她的痛苦更为深沉。词的最后两句:“今夜天孙,笑人愁似许。”天孙是织女星的别名,织女虽也是“两眉愁聚”,但她的忧愁远不如自己来得深。所以那忧愁的织女反而要笑人愁如许了。
七夕是古代诗词里常见的题材。因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本身富有浪漫色彩,又经过历代诗人们的点化,到了纳兰性德的清代实在难以写出出色的作品来了。纳兰的这首词与前人所写的著名的七夕词如秦观的鹊桥仙相比虽然略逊一筹,但也可算是一篇杰作了。
-
那 作者: 冯好勤 【本书体例】
-
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此诗题目却有点悖于常理。按说,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安眠,应不会“倦”。因此,诗人夜里为什么会疲倦是这首诗的一条重要线索。 起句云:“竹凉侵卧内,
-
宋·苏轼 2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 3 :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 4 。乃知观物不审者 5 ,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 6 ?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7 。 1黄筌(qua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十句最孤独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十句最孤独的古诗词,看看哪一句最懂你,十首最孤独唯美的诗词,哪一首最打动你,让人感到极致孤独的古诗词。翻开唐诗宋词,吟咏柳和月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千百年来,柳和月的意象特别受到文人墨客的钟爱,成了我国古代文人感情抒发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新
-
筷子,是中国人饮食的主要餐具,外国人称其为“神奇的筷子”。我国古代有称其为“箸”,然而,客家人则呼之为“吃灶”,这个词的由来和定义,目前史籍尚无处可考查,还有待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考证。 把筷子当成“
-
【名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注释与译文]所以,所凭借,所依靠。受,同“授”。这句话概括了老师的作用,意思是: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业务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现在仍用这句古语说明老师所应当承
-
数学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缀术六卷”,《旧唐书·经籍志》作“缀术五卷”。南北朝祖冲之、祖暅父子合撰。约成书于齐梁年间。该书不幸亡佚于北宋,部分内容经各种典籍引录,保存至今。 祖冲之,字文远。生于
-
莺啼序·春晚感怀 【宋】吴文英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 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的七诗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春天的七言古诗,描写春天的七句古诗,描写春天的七言古诗。【北宋】王令《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元】薛昂夫《楚天遥带过清江引》 有意送春
-
话说四川眉州,古诗谓之蜀郡,又曰嘉州,又曰眉山。山有蟆顺、峨眉,水有岷江、环湖,山川之秀,锺于人物。生出个博学名儒来,姓苏名洵,字允明,别号老泉。当时称为老苏。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大苏名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