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易顺鼎·哭庵传》鉴赏
古文观止·易顺鼎·哭庵传
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1】。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哭庵幼奇惠【2】。五岁陷贼中【3】,贼自陕蜀趋郧、襄【4】,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5】,驰数千里。遇蒙古藩王大军【6】,为骑将所获,献俘于王。哭庵操南音【7】,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8】。王大喜, 曰:“奇儿也!”抱之坐膝上。趣召某县令使送归【9】。十五岁为诸生【10】,有名。十七岁举于乡【11】。所为诗歌文词,天下见之,称曰“才子”。已而治经【12】,为训诂考据家言【13】,治史,为文献掌故家言【14】。穷而思反于身心【15】,又为理学语录家言【16】。然性好声色【17】,不得所欲【18】,则移其好于山水方外【19】。所治皆不能竟其业【20】。年未三十而仕【21】,官不卑【22】,不二年弃去。筑室万山中居之,又弃去。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23】,为游侠【24】;少年为名士,为经生【25】,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26】,忽处【27】。其师与友谑之【28】,称为“神龙”。其操行无定【29】,若儒【30】,若墨【31】,若夷【32】,若惠【33】,莫能以一节称之【34】。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35】,或华【36】,莫能以一诣绳之【37】。要其轻天下【38】,齐万物【39】,非尧舜【40】,薄汤武之心【41】,则未尝一日易也【42】。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虽其妻与子死,不哭。及母没而父在【43】,不得渠殉【44】,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 而独不见其母, 可哭。于是, 无一日不哭, 誓以哭终其身, 死而后已, 因自号曰“哭庵”。【注释】【1】 何许人: 什么人。【2】 惠: 通“慧”, 聪明。【3】 陷: 陷入, 陷落。贼: 这是作者对太平天国起义军诬蔑的称呼。【4】 陕蜀: 陕西、四川。趋: 奔赴。郧 (yun): 郧阳, 古府名,治所在今湖北省郧县。襄: 襄阳, 古府名, 即今湖北省襄阳市。【5】 绣褓: 绣花的襁褓。襁褓; 用来背负小孩儿的布带和布兜。【6】 蒙古藩王: 指僧格林沁, 清末将领, 蒙古族人。1825年袭封郡王, 1855年封为亲王, 俗称僧王。【7】 南音: 南方口音。【8】 濡(ru): 沾湿。口沫: 唾液。【9】 趣: 赶快, 急促。【10】诸生: 清朝时对已入学的秀才的称呼。【11】 举于乡: 在乡试中考中举人。【12】 治经: 研究经学。经学: 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13】 训诂: 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考据: 根据事实的考核和例证的归纳, 提供可信的材料, 作出一定结论的研究历史、语言的方法。【14】 文献: 文, 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 献, 指多闻, 熟悉掌故的人。掌故: 国家的故事, 即旧制旧例。【15】 穷而思反于身心: 从对万事万物广泛深入地思考, 返回到研究思考人自身。反同返。【16】 理学: 又称为“道学”, 宋明时儒家的哲学思想。汉儒治经多侧重名物训诂, 宋儒侧重阐释义理, 兼谈人的性、命。语录: 指某人言论的记录或摘录。宋代理学家讲学, 他们的门人弟子常把老师的言论记录下来加以整理。【17】 好 (hao): 喜欢, 嗜好。声色: 音乐及女色。【18】 所欲: 想得到的, 希望的。【19】 方外: 世外, 指超然于世俗礼教之外, 也指僧道。【20】 竟其业: 把从事的事业做到底。【21】 仕: 做官。【22】官不卑:官位不低。指曾任道员。卑:低。【23】酒人:酒徒。【24】游侠:指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人。【25】经生:研究经学的人。【26】出:出仕、做官。【27】处(chu) :隐退。【28】谑(xue):开玩笑。【29】操行:操守,品行。无定:没有一定。定:固定。【30】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儒:孔子创立的学说,后也指崇奉孔子学说的人。【31】墨墨:翟(di)创立的学说,后也指崇奉墨翟学说的人。【32】夷:指伯夷,他是商末孤竹君的长子。当初,孤竹君曾定其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接受。后来两人弃国跑到周。反对周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孟子说他是“圣之清者也”。(孟子·万章下)【33】惠:指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的大夫。食邑在柳下,谥号惠。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孟子说他是“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34】一节:这里指“一种”。称:称谓。【35】朴:质朴。【36】华:有文采。【37】诣(yi):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境界。绳:纠正,这里是“束缚”的意思。【38】要:总,总要,大要。轻天下:以治理天下为轻易。【39】齐万物:整治万物。【40】非尧舜:非议尧和舜。【41】薄汤武:鄙薄商汤和周武王。【42】易:改变。【43】没(mo):死。【44】渠:他。这里因是假托为哭庵作传,所以不说“我”,而说“他”。殉:用人或物陪葬。【赏析】这是一篇传记。“传”,是记载的意思,特指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记”,是记叙,表示文体。传记这种文体,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中就已有不少刻画人物的文字, 可以看作是传记的片断或雏型。真正开创我国传记文写作先河的是西汉司马迁的 史记。传记有本传、别传 (外传)、小传、列传、自传、合传、评传等多种。这篇 哭庵传属自传性质, 但又与一般自传不同。一般自传是传主用第一人称自叙生平、思想和发展的历程。本篇这种自传却是以第三人称, 用假托为他人作传的形式。这种形式的自传始于晋时陶渊明的 五柳先生传。这种自传不是一般性地详细地叙述生平经历, 而是通过叙述生平经历侧重于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触或认识, 因而对生平经历的叙述一般都比较概括。这篇 哭庵传叙述了自己的生平操守品行, 说明自号“哭庵”的原因。全文三段, 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 (第一段), 概括自己半生经历。开头不象一般自传那样直书自己姓名、籍贯、家世等, 而是袭用 五柳先生传的写法, 说“哭庵者, 不知何许人也。其家世姓名, 人人知之, 故不述。”即不传籍贯、姓名和家世, 而突出强调“哭庵幼奇惠”。接着就此发挥。首先比较详细地叙述五岁时的一件奇事; 然后概括地叙述从十五岁到三十岁的主要经历, 即“为诸生”、“举于乡”、为“才子”, 治经、治史、研究理学, 出仕、退隐。其中无论叙述哪一段经历, 都着意突出其“奇惠”。第二层 (第二段), 叙述自己的操守和品行。说明虽然自己经历是复杂的, 思想不拘泥于“一节”, 文章也不囿于“一诣”, 但“轻天下, 齐万物, 非尧舜, 薄汤武”恃才傲物的本性一日也没有改变。第三层 (第三段), 直接说明自号“哭庵”的原因, 是因为“母没”。本文在写法上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 是在强烈对照中显现主旨。如第三段在说明自号“哭庵”的原因时, 先强调“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 然未尝哭”, 再退一步说“虽其妻与子死, 不哭”; 然后文意急转直下:“而独不见其母, 可哭”, 并且“无一日不哭, 誓以哭终其身, 死而后已”。这里“无不可哭, 然未尝哭”和“不哭”,与“可哭”、“无一日不哭”形成强烈对照, 鲜明地说明了哭什么, 不哭什么, 从而强调地说明了作者自号“哭庵”的原因。第二, 行文收放自如。如第一段先总后分, 在以“哭庵幼奇惠”一句总起之后, 铺排渲染开去, 从五岁的一件奇事说起, 历数“十五岁为诸生,有名”,“十七岁举于乡”, 为“才子”; 接着治经、治史, 研究理学, 均有建树;“年未三十而仕, 官不卑”, 后又是“筑室万山中”。这种放可谓行云流水, 文漪落霞。再如第二段, 是先放后收, 先叙其经历复杂:“初为神童,为才子; 继为酒人, 为游侠; 少年为名士, 为经生, 为学人, 为贵官, 为隐士。忽东, 忽西, 忽出, 忽处。”再叙其操行无定:“若儒, 若墨, 若夷,若惠”。再叙其文章风格:“或古, 或今, 或朴, 或华”。可以说放得很开,但最后只一句:“要其轻天下,齐万物,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一下收勒,可谓橐声一击,万骑忽敛。这一放一收,神奇自然,使读者对传主的操行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认识。第三,文笔流畅潇洒,气势奔放。本文在内容上尽铺排渲染之能事,与之相应的是作者叙事无拘无束,心到笔到,显现其流畅潇洒,气势奔放的风格,而这又得力于大量排比句式的运用。无论是叙述曲折复杂的经历,还是叙述操行无定和文章的多种风格,都是一口气说出,文章气势如水涌泉,如丸走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水楼一登眺,半出青林高。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今日观溟涨,垂纶学钓鳎 作品赏析【注释】:学钓鳌:一作欲钓鳌
-
【原题】:自永康还连日又告旱恳祈勤恪初四五日再得甘注农畴无高下沛然沾渥因赋绝句志喜
-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① ,见秦质子异人 ② ,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 ③ ?”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 ④ ,不得暖衣余
-
题解 节选自《史记·货殖列传》。《论语·先进篇》曰:“赐(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货殖”一词便源于此,意为靠贸易以生财求利。本文主要论述货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原文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
-
【生卒】:1905—1980【介绍】: 法国作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生于巴黎的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幼年丧父,长期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
-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原文】 司马公[1]修《资治通鉴》[2],辟范梦得为官属,尝以手帖论缵[3]述之要,大抵欲如《左传》叙事之体。又云
-
送别崔著作东征 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 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 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 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 归邀麟阁名。
-
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①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③,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④,何求美人折⑤?
-
豫章行·苦相篇傅玄【原文】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1]。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2]。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