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一)》禅思哲理诗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①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③,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④,何求美人折⑤?
【注释】
①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②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③林栖者:栖居山林的隐士。坐:因为。
④本心:本性。
⑤“草木”二句:此为双关语,草木有自然的品质,人有自己的情操志节。这些自然自在的美好品质并不是因别人的好恶而存在的。
【诗本事】
张九龄感遇诗共十二首,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这时作者被贬为荆州长史,抑郁不得志,以赋诗寄托自己的情怀。
【赏评】
春天来临,兰花一片青翠,一片片的叶子生长得如此茂盛,焕发着生命的活力。而桂花的生命佳期似在秋天,金黄的色彩那么鲜明,繁花朵朵,芬芳馥郁。兰桂倾其所有,精心演绎着生命的花期,使春秋成为美好的季节。连那些栖居在林间的人,也因为闻到风送花香而愉悦。兰花自为葳蕤,桂花自为皎洁,它不为取悦于美人,草木自有芳香的本性。全诗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诗人以兰桂自喻,认为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只是尽其本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
【诗评选辑】
①明·胡应麟诗薮: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
②明·周珽、周敬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周敬曰:曲江公诗雅正沉郁,言多造诣,体含风骚,五古直追汉魏深厚处。
③清·邢昉唐风定:透骨语出之和平。
④清·方东树昭昧詹言:立物各有时,人能识此意,则安命乐天。兴而比,收所谓“运命唯所遇”。
-
看画长廊遍,寻僧一径幽。小池兼鹤净,古木带蝉秋。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
-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 ①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②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荀子·劝学篇》 【注释】 ①蒙鸠:鸟名,又名鹪鹩(jiao liao),筑巢精巧。
-
二柄第七 【题解】 二柄,指刑与德之权。即惩罚与奖赏两种权柄。韩非在本文重点分析了君主掌握和实施赏罚两种权柄的重要性,指出君主
-
书名。北宋初年工匠喻皓所著。全书三卷,今已散佚。沈括《梦溪笔淡》摘有该书一部分内容。其中关于木结构建筑比例可分上、中、下的“三分法”观点,深得后人赞许。书中规定屋架尺度以梁的跨度为准,阶基高度以柱高为
-
上片从假日的寂寞写起。自古以来,人们在一起度假日,随意唱歌、吟诗等。说假日“低唱微吟”,似乎颇有雅趣,其实是聊以解除寂寞而已。接着描写了当前的天气情况:天幕低垂,云气浓重,造成了春日的阴霾。这一句写景并非闲笔,一方面为下文的“雪”、“雨
-
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
-
作者: 何乃英 【作家简介】井上靖(1907—1991)是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写春风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春风的古诗词,关于春风的古诗,完整的,描写春风的诗词。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2、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3、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宋
-
十二年春 ① ,楚子围郑 ② 。旬有七日,郑人卜行成 ③ ,不吉。卜临于太宫 ④ ,且巷出车 ⑤ ,吉。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⑥ 。 楚子退师。郑人修城,进复围之,三月克之。入自皇门 ⑦ ,至于逵路
-
青裙缟袂于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奢沙鬓发丝穿柠,蓬沓障前走风雨。老濞宫妆传父祖,至今遗民悲故主。苕溪杨柳初飞絮,照溪画眉渡溪去。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