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注释和赏析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
戍:守卫。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轮台县。夜阑:深夜。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泛指北方冰冻的河流。
【赏析导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选自剑南诗稿。
【赏析】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在故乡所作。这年诗人已68岁。他虽年老体衰,但并不自悲,仍日夜思念戍守边疆,抗击敌人,收复失地。在十一月四日的风雨之夜,触景生情,写了这首洋溢着爱国情感的诗篇。
首二句写自己困居在这荒僻的山村里,却不感到悲哀,一心还想着戍守西北边疆。他不悲身世,以年老退休之身,还发出了激动的呼声。的确“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卧”而“僵”形体可谓衰惫;“村”而“孤”处境也属艰难,但诗人不顾影自怜,心系“为国戍轮台”。“尚思”针对“僵卧孤村”而言,意含转折。诗人以穷困衰病之身,犹不失拳拳忧国之志,何其感人。接着两句,以形象的方式展示了诗人的忧国之“思”。陆游长于用梦境表现自己一生孜孜追求而又终不获酬的报国理想。“夜阑”即夜深。“思”的时间长。夜深不寐,足见诗人聆听的专注。风雨的声响,就会像铁马渡河的声响,而把诗人带人战斗的梦境中去。从专注的“卧”听到梦境的出现,有着情感的深化。思之深,才有梦之真,以梦写情,虽是陆游诗歌惯用的构思,但在这首诗中仍不失奇特之笔。现实与梦境的强烈反差,正造成了他抗敌的决心、激昂的意气,老而不衰的爱国激情和豪壮风格。
全诗顺势而下,一笔呵成,情感深沉,现实与梦境交错,形成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鉴赏要点】
[1]名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以梦写情,现实与梦境结合,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意境开阔,气魄恢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七年级下册,内容包括初一下册语文古诗十首(全诗),七年级下册的所有古诗词,七年级下册语文书所有古诗词。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 坐 幽 篁 里, 弹 琴 复 长 啸。 深 林 人
-
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
伏枕旧游旷,笙歌劳梦思。②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冰室无暖气,炎云空赫曦。③隙驹不暂驻,日听凉禅悲。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④夫子自南楚,缅怀嵩汝期。⑤ 作品赏析①:诗题原无“曜”字。毕曜,生卒不详
-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
-
作者: 顾志华 《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等二十三人
-
【原题】:王华侨卿所居甚隘而看山亭依浮图之址卓然孤起诚伟观也
-
苏辙 过瞿塘之长江兮,蔚巫山之嵯峨。孤云兴其勃勃兮,北风慨其扬波。山嵚崟而直上兮,越至神女之所家。峰联属以十二兮,其九可见而三不知。蹊遂芜灭而不可陟兮,元猿黄鹤四顾而鸣悲。览松楩之青青兮,纷其若江上纷
-
名言: 大其牖,天光入;公其心,万善出。 注释: 牖(you): 窗户。 句意: 把窗户开得大大的, 太阳光就会照进来; 让心灵充满公平正直,就能做出千千万万的好事。 出处: 明·方孝孺《杂铭·牖》
-
[原 文]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①少子,而魏安釐王②异母弟也。昭王薨③,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④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⑤,士无⑥贤不肖,皆谦而礼⑦交之,不敢以⑧其⑨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⑩
-
【5480】罗辑思维:历史篇(罗振宇著,上海:文汇出版社,16 1万字,2020年12月第1版,39 9元)△16章: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你知道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