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当世《过泰山下》泰山抒怀诗
过泰山下·范当世 生长海门狎江水,腹中泰岱亦峥嵘。 空余揽辔雄心在,复此当前黛色横。 蜒蜿痴龙怀宝睡,蹒跚病马踏莎行。 嗟余即逝天高处,开阖云雷倘未惊。
此诗是诗人光绪十一年(1885)北上赴冀州途中作。时诗人32岁。
首联出语豪健,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谓之“是何气概雄且杰”。诗人说:生长在长江入海口,自小便与浩瀚江水相狎,胸怀也如大江大海一般壮阔,但我并非只知水而不乐山,雄伟的泰山虽相距辽远,但早已在心腹中屹立。起句不入韵,正是江西派惯用手段,予人硬语盘空之感,而语气雄放,则又与东坡为近,表现出范诗的风格特征。
颔联起、对句以流水对一气贯穿。“揽辔”用东汉范滂事,按后汉书·范滂传云:“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滂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诗人慨叹道:自己屡试不第,只能以布衣之身浪迹江湖,空存济世报国的雄心壮志闷塞心中,今日亲至泰山脚下,对此黛色参天的巍巍岱宗,怎能不思潮起伏。泰山的壮美正衬出诗人心境的沉郁悲凉。
再看颈联。“蜒蜿”句表面上是形容连绵雄浑的山势,实际上是隐喻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废弃埋没。“痴龙怀宝”典出幽明录。据法苑珠林引幽明录说:汉时洛下一洞穴极深,有人堕入未死,遇长人指大羊令捋其须,先得二珠,长人自取,后得一珠,与其人食之。还问张华,华曰:“羊为痴龙,其初一珠食之与天地等寿,次者延年,后者充饥而已。”“怀宝”复取意于陈子昂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呜呼我君,怀宝不试,孰知其深广兮。”用典可谓浑成妥贴,精妙绝伦。而沉睡痴龙更令我们想到旧中国“东亚睡狮”的诨号。“蹒跚”句自诗经·周南·卷耳“陟彼崔嵬(高冈),我马虺(玄黄),我姑酌彼金罍(兕觥),惟以不永怀(伤)”化出,虽是写马,而一个骑着劣马踏着野草踽踽而行、怅怅而思的诗人形象如在目前。
最后,尾联中诗人想像自己将要凌空直上,飞逝高天,或许云雷鼓荡于四周也不会惊惶而只会兴奋。“开阖云雷倘未惊”与“生长海门狎江水”,一结一起两相呼应,力透纸背。中间二联的沉郁悲凉,至此转为激昂奋厉,全诗也达到高潮而结束。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诗的末句用意与龚自珍早于范当世此诗四十六年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一句颇相近;联系到前面诗的第五句,也能领会到一种“万马齐暗究可哀”的意境。二者的思想感情,实有相通处。
金范肯堂先生事略云:“先生自伤坎轲,侘傺发愤,一寄之于诗。仰天浩歌,泣鬼神而惊风雨。世之称先生诗者,谓先生盖合东坡、山谷为一人也。”虽略嫌过誉,然大致道出实情。汪国垣、钱仲联在他们的诗坛点将录中都把范当世列入马军五虎将,决非偶然。
-
少小尚奇伟,平生足悲吒。犹嫌子夏儒,肯学樊迟稼。事业窥皋稷,文章蔑曹谢。濯缨起江湖,缀佩杂兰麝。悠悠指长道,去去策高驾。谁为倾国谋,自许连城价。初随计吏贡,屡入泽宫射。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人情忌殊
-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
-
【3522】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95 6万字,2016年7月第18次印刷,79元)△绪论、1—10卷:①东方:古老文明的源
-
作者: 张家顺
-
说玉 玉是什么? 字典上说它是一种矿物,质地细腻而有光泽。 但玉又不仅仅是一种矿物。矿物有许许多多,人们不是对所有的矿物都怀
-
【名句】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语出唐代杜甫《可叹》诗。从古到今都是一样,人世间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出现。两句诗慨叹人事多变,不可预料。
-
门有万里客行曹植【原文】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1]。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2]。本是朔方[3]士,今为吴越民。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昔承推奖分,愧匪挺生材。迟暮宫臣忝,艰危衮职陪。扬镳随日驭,折槛出云台。罪戾宽犹活,干戈塞未开。星霜玄鸟变,身世白驹催。伏枕因超忽,扁舟任往来。九钻巴噀火,三蛰楚祠雷。望帝传应实,昭王问不回。蛟螭深作
-
【题 解】本诗为唐诗中抒写友情的名篇。“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别离总是令人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