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独坐敬亭山》原文、鉴赏和解读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一名昭亭山,位于安徽宣城北。李白所心折的南齐诗人谢朓在宣州做太守时,就常游此山,留连忘返。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留下了不少关于敬亭山的佳作。这首五言绝句,在对敬亭山的静观默赏中,展露了诗人孤独而高雅的情趣。
首二句极写天空的旷远、空廓,以见宇宙之寂静。举目高天,但见众鸟已无影无踪(说明刚才还在飞动),偌大的天宇,只剩下一片缓缓移动的白云(说明除云之外别无他物)。这是诗人独坐所见,既与题意相关合,又巧妙地展现了自然界由动复归于静,于静中略含微动(“去”)的特点,使得动、静相间,因静方觉其动,由动更增其静,从而为下面两句的主观感受作了有力的铺垫。
后两句写独坐之感。自然界的极静,使诗人心境澄澈,与山对观,思不旁及。“相看”,相互观看;采用拟人手法,将山人格化。“两不厌”,说明山亦有情,它与人已达到了高度和谐的境地。从山的角度看,只有李白这样飘逸、高雅的人才能真正赏识自己,从而表现出平日少有的妩媚清秀;从诗人的角度看,大千世界,纷纷扰扰,可以引为同调的,“只有敬亭山”,从而加倍眷恋。这两句诗,将诗人独坐之久,观察之细,情感之深,人品之高,都曲折巧妙地展现于读者面前;又从反面暗示:在现实社会中,诗人厌恶的人和事实在太多了,以致只有在对大自然的观赏中,才能得到心灵的慰藉。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愈发觉察到诗人那无可告语的孤独与寂寞。
这首诗重在一个“独”字。从独去之云,独有之山,独坐之人,到孤独的心境,似有一条不见的线,从不同角度贯穿起来,使得题旨相当集中,给人的感受也十分强烈。
-
忆抛印绶辞吴郡,衰病当时已有余。今日贺君兼自喜,八回看换旧铜鱼。[予自罢苏州及兹,换八刺史也。]馆娃宫深春日长,乌鹊桥高秋夜凉。[馆娃宫,今灵岩寺也。乌鹊桥在苏州南门。]风月不知人世变,奉君直似奉吴王
-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名言: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注释: 立: 指身能立道。达: 指顺达。近取譬: 譬, 喻, 以已为喻, 所以说近。方: 指道。 句意: 所谓仁, 就是指自己立
-
《菊花·和鲁望白菊》咏菊花诗鉴赏 张贲雪彩冰
-
《易得笑言友,难逢始终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易得笑言友,难逢始终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1、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2、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
-
楚江寒食橘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草色连云人去住,水纹如縠燕差池。
-
清江引·失题 贯云石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去外。 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贯云石:1286-1324,原名小云石海涯,号酸齐,又号芦花道人,维吾尔族人。
-
小马哥:
-
【3670】学思践悟(中国纪检监察报社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9 5万字,2017年10月第1版,42元)△中国纪检监察报《学思践悟》栏目自2014年8月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新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72,内容包括高中必背七十二首古诗,高中古诗文72篇是哪些,高中语文新课标72篇古诗文背诵篇目,你能背过哪些。必修(bai10篇)选择性必修(du10篇)选修(12篇)《老子》八章zhi《逍遥游》《dao庄子回》《谏逐客书》 李斯《兰答亭集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