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严歌苓其人作品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严歌苓其人作品解读

第二部分严歌苓其人

小马哥:

针对电影芳华和原著小说,我们聊了这么多,那么安子,我们再说说著名作家严歌苓之所以演绎芳华的原因吧。

注解:严歌苓是一位美籍华人,美国21世纪著名中文、英文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其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常被翻译成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直接和间接的经历与经验都成了她的创作“矿藏”,甚至她和丈夫劳伦斯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搅局”的爱情故事也写成了长篇小说无出路咖啡馆。

安子:

我先说说著名作家严歌苓吧。莫言曾经说过,作家不必写自传,因为他所写的每本小说,都是自传的一部分。事实上,严歌苓的芳华就是她自身生活的部分反映。先看看严歌苓的人生经历,我们就能理解芳华的创作背景了。

严歌苓出生于1958年,父亲严敦勋,笔名萧马,既是作家,也是编剧;母亲是一名极为勤奋的话剧演员。严歌苓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文革”开始,于是学校里都乱了,严歌苓便回家看书。父亲的书柜里装满了世界名著,严歌苓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于是很小的时候,她就看过了唐璜战争与和平西厢记。

12岁那年,严歌苓报考部队文工团,成了一名跳芭蕾舞的文艺兵。那是她人生中最鲜活的一个阶段,当时她是文工团里练功最勤奋的演员。每天早上4点,她就爬起来练功。从12岁到20岁,严歌苓多次赴西藏演出,舞蹈给了她全部的青春幻想。值得一提的是,小说芳华书封上的剪影,就是严歌苓当年的照片做成的。

严歌苓在文工团,和芳华里的萧穗子一样,给一个喜欢的男兵写了160封情书。而对方,最终居然公开了情书,检举揭发了严歌苓。青春岁月里,最惨痛的伤害,就来自自己喜欢的那个人,这就是严歌苓的青春。

20岁时,严歌苓所在部队参加了自卫反击战。当时记者很少,严歌苓却毫不犹豫都对上级说:“我想去!”于是,她就像芳华里的萧穗子一样,成了一名战地记者。

然而身为女兵,严歌苓不能前往战场第一线,只能在野战包扎所采访伤员。然而当一个又一个伤员被抬进包扎所,走廊和手术室里都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时,严歌苓看到了战争的轮廓,血腥而残酷,死亡随时可能降临。这些经历让她最终成了一名军旅作家,而没有成为一名舞蹈演员。

严歌苓在30岁的时候,下决心去美国,考一所专门的艺术院校。她买了三本新概念英语和几本字典,每天抱着书死记硬背。到了美国后,她破釜沉舟,死磕到底,居然考上了哥伦比亚艺术学院,并最终成为班上唯一一个拿满A的学生。

为了维持生计,严歌苓打过各种工,当过清洁工、在餐馆里打过工,当过女佣。她经历过各种底层的生活和磨难,最终将所有的生活凝结成文字,升华成了小说。

最初,严歌苓写了少女小渔,拿到台湾文学奖,收获了3000美金。一天早上,一个导演打电话找她,说:“我想拿下这篇小说的版权。”严歌苓就问:“请问你叫什么?”对方回答说:“我叫李安。”

注解:少女小渔是严歌苓的海外短篇集,收录有少女小渔非洲故事三则海那边红罗裙女房东学校中的故事抢劫犯查理和我失眠人的艳遇橙血等。其中少女小渔由李安制片、张艾嘉导演、刘若英主演,荣获亚太地区国际电视节最佳影片奖。

最后,严歌苓拿到了一大笔钱,她终于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用再去打工,而可以安心地坐下来写作了。

说到这儿,我想广大听众可以体会到芳华的创作动机了吧?

注解:开成花灾的玫瑰不是灿烂,而是荒凉。

——严歌苓花儿与少年

我能永远吃苦,却不能永远年轻。

——严歌苓非洲札记

跟着人群走是一种选择,一种安全的选择,跟着爱好走,跟着理想走,是冒险的选择,有不可预料的成功和失败等在前面,但因为年轻,选择得起,失败得起,可预料的未来反而无趣。

——严歌苓老师好美

庸俗是一个人开辆豪华奔驰车,但连买本书的钱也花不痛快。

——严歌苓波西米亚楼

小马哥:

感觉作家严歌苓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

安子,聊了这么半天,我想替广大听众问一句,你建议大家看电影版的芳华,还是看小说版的芳华?

安子:

小马哥这个问题问得很严峻。其实不管是电影芳华和小说芳华,都是经典,都值得一看。但是如果你不研究文学,也未曾经历过那段历史,我建议看电影版的芳华,因为温暖;小说版的芳华则相对沉重。然而,如果你经历过那个时代,并且在那个时代曾经被伤害过,那么我建议你看小说版芳华,因为所有的伤害都有它的来源,人性和战争,永远是不灭的主题。但不管是电影芳华还是小说芳华,都是芳华,不管是橘红色的还是灰黑色的,都是一样的浓墨重彩,一样的真情回归,一样的真实而绚烂,都值得我们去看,去品味,去回味。

猜你喜欢
  • 《苇淀上空有片云》孟德明散文赏析

    一片白云徐缓飘荡,这飘荡,是天空的蓝色赋予了它力量。自小我仰望天空,就认定那云是在寻找故乡,至今,我保持了这样的念头。白云是有故乡

  • 《萧山》(姜夔)原文|鉴赏|赏析

    姜夔 归心已逐晚云轻,又见越中长短亭。 十里水边山下路,桃花无数麦青青。 这是一首笔调轻快、意境浑融的纪行诗。绍熙四年(1193),作者曾客居越中,这首诗当是他离越中、经萧山时所作。“萧山”,山名,在

  • 《减字木兰花·新月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新月,比喻拟人,巧妙别致,颇有风格。   上片正面描写,通过比喻拟人表现新月。看那天边初生的新月,像一位美貌绝伦女子,正临镜梳妆时用那画笔画出的一条弯弯的眉毛。要等到夜色中的烟雾消散后,天空澄澈,那时才能看见这一轮新

  • 唐宋散文之苏洵《木假山记》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苏洵《木假山记》 木之生,或蘖而殇 2 ,或拱而夭 3 ;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4 ;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 5 ,或腐 6 ,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 7 ,而有斧斤之患 8 ,

  • 古诗词什么化悲凉(形容悲凉的诗句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什么化悲凉,内容包括形容悲凉的诗句,求凄惨悲凉的古诗词句子,后面一句是化悲伤古诗。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 古代诗文名篇之诗歌·龚自珍诗《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原文、鉴赏和解读

    诗歌·龚自珍诗《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选一]》 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后代儒益尊,儒者颜益厚。洋洋朝野间,流亦不止九。不知古九流,存亡今孰多? 或

  • 《弁而钗》原文和解析 - 明清小说

    弁而钗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明清小说,下面我会给出原文和解析。 原文:

    《弁而钗》是明代作家冯梦龙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冒幽、巧合、钟离、弄笔四个部分,共有二十个独立的故事。

    解析:

    《弁而钗》是冯梦龙在明代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这部作品被视为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一。整本书分为冒幽、巧合、钟离和弄笔四个部分,总共包括二十个独立的故事。

  • 杜甫《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全诗赏析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轗轲,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得钱即相

  • 《怀良人》情诗三百首赏析

    怀良人 作者: 葛鸦儿 【

  • 《曹操袁绍之争》名言名句解读

    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气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注释】 自任:自用,自负。 【译文】 不要偏听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