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冉氏烹狗》意译和解说
—— 崔东壁遗书
【意译】
我们县里有一户姓冉的人家,他家养育一条狗十分凶猛,每每遇见行人,就扑上去搏击乱咬,行人往往被它咬伤。行人受伤以后,主人就亲自登门道歉,并拿出钱来为受伤者医治,像这种情况发生过好多次了。这位姓冉的为了这件事十分忧虑苦恼,然而又因为它凶猛,不忍心杀掉这只狗,所以就留下了它。……过了数天, 冉家的邻居到了我这里, 我问起冉家的狗, 他说:“把它烹煮掉了。”我十分惊讶连忙问那缘故,他说:“前些天姓冉的家里来了窃盗,主人发觉后,急忙喊两个儿子起来,拿起武器,共同驱赶,盗贼受惊慌忙逃跑了,主人对来了盗贼这只狗却不叫唤感到很奇怪,连连吆喝它,没有反响,四处寻找它也没有找到它的影子。主人将要上床睡觉的时候,听得床铺下面好像有轻微的呼吸声音,主人手持蜡烛照到床下,原来是这条狗在那里。只见它卷屈着身子趴伏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低着脑袋闭着双眼,似乎唯恐被人听到它的呼吸声音一样。主人气愤地说:‘好啊!我以往宽容它不把它杀掉因为考虑到有朝一日匆忙仓促之间可以派它用场的,谁知它搏击走路人很勇猛,但是看见盗贼却反而胆怯呢?’由于这个原因,就杀了它并烧吃了。”
【解说】
冉氏对自己养的凶狗没有真正了解,以致凶狗的本领只是在外乱咬,连起码的看家勇气都没有。说明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缺乏真知灼见,在是非莫辨的情形下,最容易受蒙骗上当。冉氏开始真够糊涂的,每当豢养之犬伤害人后,他总是“躬诣谢罪,出财救疗”,姑息纵容狂犬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往往“隐忍而不杀之”。其目的为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它发现狗的真相后,总算能及时刹车,消除隐患。故事中的狗是只会咬人不能防盗的无赖形象,作者借以抨击那种“勇于私战怯于公战”的人。它为了掩盖自己的怯弱,巧于伪装,居然躲在主人床下,“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主人进房后,它“垂头闭目”,屏住呼吸,唯恐被主人听见,然而假的毕竟是假的,伪装不可能永远掩盖事实,最后还是未能逃脱被主人宰杀烹烧的下场。故事告诉人们,尽管人的认识有时难免有错误,但决不能因此改变客观事物的原有性质,随着时间的进展,人们在实践中会根据客观事实纠正原来的错误认识,冉氏养狗、纵狗、杀狗同出此理。兵在战场上奋力对付的应是敌人,狗在主人家对付的应是窃贼,对敌人仁慈就是对朋友残忍,如果说冉氏之狗当初扑咬行人得罪了许多冉氏乡邻的话,那么当它见窃贼进门却垂头闭目视而不见,完全出卖了主人,这种狗不杀更待何时!
【相关名言】
看到一种罪行而不设法制止它,就无异于亲自犯了两种罪行。
——古巴 何塞·马蒂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每天一首古诗词1云葭在线阅读,内容包括在线输入签文免费解签累年波浪常未停,劝君何曾废心机,昔日旧事,《每天一首古诗词》读后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思赠远王涯厌攀杨柳临清。长相思想你时,月夜正好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我很少会把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诗鉴赏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
-
百家公案 明代白话短篇公案小说集。全称《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一名《包公传》、《百家公案全传》,又名《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十卷一百回。题“钱塘散人安遇时编集,书林朱氏与畊堂刊行”,作者生平不详。成书
-
我的母亲胡适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原名胡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
-
【原题】:知识相问多以封川气候宽凉为言大暑中因念退这云郴之为州在岭之上中州清淑之气於是焉穷封川去郴又几里气候不问而知因赋此篇
-
黑白演绎如世事,纹枰对弈悟人生。棋如世事,人生如棋。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人们就把围棋与人生联系在一起,把围棋的棋理看作是做人的道理
-
中唐时期牡丹诗佳篇迭出,王建此篇不写牡丹一时之态,而是从牡丹之贵写到牡丹之美,再写牡丹凋零,用变化的角度去赏牡丹,道尽惜牡丹之情。 诗作开篇言牡丹之贵,“名价别”三字直接道出牡丹的尊贵凌驾于诸花之上。随后作者用一个益字,生动的描写了
-
宋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 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 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 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 只应催我鬓边华! 这是朱弁被拘禁在金国时所写的一首抒发久困异邦
-
玉壶挈美酒,送别强为欢。大火南星月,长郊北路难。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
·俞樾· 南宋临安有刘贵者,字君荐。妻王氏,妾陈氏。一日携其妻往祝妻父寿。妻父王翁以其贫也,予钱十五贯,使营什一。留女而遣婿先归。途遇其友同饮而醉。及归,妾见所负钱,问其故。刘贵醉后戏之曰:“吾因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