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登楼赋》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登楼赋》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兹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注〕 ① 暇日: 暇,一作“假”,假借。 ② 仇: 匹敌。 ③ 漳: 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县的蓬莱洞山,东南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合,成为沮漳河,流入长江。沮: 沮水。源出湖北保康县西南,东南流经当阳,与漳水会合,流入长江。 ④ 坟衍: 土地高起为坟,广平为衍。皋隰(xí 习): 皋,水边的高地。隰,低湿地。 ⑤ “北弥”二句: 弥,尽于。陶牧,地名,传说春秋越国陶朱公范蠡葬于此。昭丘,春秋时楚昭王墓。水经注·沮水: “沮水又南径楚昭王墓,东对麦城,故王仲宣之赋登楼云‘西接昭丘’是也。” ⑥ 荆山: 山名,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南,东南谷地宽广,西北巍峨陡峻,故云“蔽高岑”。岑,小而高的山。 ⑦ 河清: 喻天下太平。左传·襄公八年引逸诗: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古称黄河千年一清,谓时机难遇。

这篇赋乃王粲南依刘表时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董卓部将李傕、郭氾战乱关中,王粲遂离去长安,南下荆州,投靠刘表。到荆州后,因体貌短小,不为刘表所重,乃作此赋,以抒其流离忧愤之情。王粲作此赋所登之楼,在今湖北当阳境内旧麦城所在地,正当漳、沮二水汇合之处。水经注·漳水: “漳水又南径当阳县,又南径麦城东,王仲宣登其东南隅,临漳水而赋之曰: ‘夹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长洲’是也。”唐诗人罗隐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第二首末句云“麦城王粲谩登楼”,皆可为明证。旧日当阳城内曾建有仲宣楼,因刘表当时为荆州牧,又多驻在襄阳,故江陵及襄阳两地亦各建有仲宣楼。

此赋可分为三段,首段写登楼所览,次段叙怀乡之情,末段抒身世之惧,遵循主人公情绪的自然发展写来,层次极为明晰。

首段发端二句为全赋的纲领。作者为销忧而登楼览望,由望而触发怀念故乡及忧惧身世之感,终至思绪纷纭激越而不可开释,皆由登览而生。首段重在写登楼所览,先称赏所登之楼“显敞寡仇”,表现出乍一登上的快感,由此乃使望中所见山川原野,尽情收纳眼底。“挟清漳之通浦”以下,凡目力所及,由近至远,序次历历,各撮其要,并包无遗,给人的观感甚觉全面完整。这一切如在大赋家手下,则东南西北,物类纷陈,不知要费多少笔墨。“华实蔽野,黍稷盈畴”二句,总的形容出漳、沮两岸原野夏秋之际一片丰穰景象,极为真切。段末二句束上启下,起着枢纽的作用,以赞赏斯土之美,带发怀乡之情。异土虽美,何足少留,表情与后来建业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用意正一致。

次段抒怀念乡土之情。首四句叙说所以流离之故及时间之久,与怀旧情思之殷切。“遭纷浊”三字包容了大量历史事实。回顾献帝初年长安乱象,及作者在七哀诗第一首所咏“西京乱无象”云云,至足令人怵目惊心。“漫逾纪”句点明“迁逝”时间之久。一纪为十二年。这句确切地提供了作赋的时间,当是建安十一年(206)。“情眷眷”二句紧承上句言,流徙了那样漫长的时间,当恋恋思归之情激发时,谁能承受得住这种欲归不得的忧愁啊!“凭轩槛”以下几句写在楼上的展望活动,其中一直贯注着怀归的情绪。遥望时面向家乡所在的北方,心目关切的是回乡的水陆程途。然望眼既为荆山高岭所遮蔽,归途的川原又深长难越,于是自然产生“悲旧乡”二句那种涕泗横溢的悲感。最后六句撮举古代圣贤为例证,言怀念乡土,人情所同,不因穷达而异。“尼父”即孔子。孔子困厄于陈时,曾发出“归欤!归欤”的感叹(见论语·公冶长)。钟仪为楚国乐官,被俘囚于晋国时,仍以琴弹奏楚国的乐调(见左传·成公九年)。越人庄舄为楚国执珪的官,病中思念越国,呻吟着越国的声音(见史记·陈轸传)。这六句乃因思归不得,感伤至极,转而自解之辞,以避免招致区区乡井之讥。用此数事,亦可使文章中途气势盘旋凝重,而不致轻滑,接着以“人情”二句收束,显得分外矫健有力。

末段抒写身世之忧,与其遭遇紧相联系。开始六句表白内心忧惧所在,盖因时间大量流逝,而时清难待,但恐虚度一生,而不获骋力于斯世。“匏瓜”句意本于孔子自谓: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见论语·阳货)以匏瓜之空悬而不为人食用,以喻人之终身虚度而不见用于世。“井渫”句原于易·井卦之“井渫不食”,与“匏瓜”句用意一致。“渫”为疏浚之意。以上六句为本段抒情的基因,然现实一切适与愿违。“步栖迟”以下八句,极写其此时耳目所触,无不令人惊心怆怀。“步栖迟”句写楼上览望时的活动情况,就是行行停停地徘徊着。就在这时,太阳掩藏了它的光辉,原野顿呈一片惨黯惶遽的景象,天色物状都富于象征性,反映着人对于现实的感觉。时局还在恶化,原野一片萧条,只有征夫还在为战争而紧张行进着。看到这一切违反素志的场景,怎不令人凄怆!最后四句写登览下来情绪激动的情况,与篇首相对照。登览原为销忧,而终局适得其反,把感情抒发得无比强烈。

这篇赋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杰作。它的卓越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它的体貌的高度精练;而情思的深厚丰腴,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感觉其意味深永。它的精练体现在无论是写景、抒情,以至运用典实来比喻其思想感情,都各适分而止,并不多事铺设辞藻,因而其感情表达得极为清晰而易于感人。在赋中,主人公的形象使读者宛然可见。他登览之际,始而舒畅,继而转忧,于是深思徘徊,最后带着激烈的矛盾情绪下楼,终至归去不能成眠。其时间乃由白昼以至晚暮而达到夜半。其情绪则由舒缓而紧张,由单纯而复杂,终至矛盾激烈而不可开释。这一切构成一幅完整的遭乱流离而满怀身世之忧的诗人形象。

字数:2626 胡国瑞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 《登快阁》作者|全诗原文|赏析|鉴赏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首诗是黄庭坚于元丰五年(1082)知吉州太和县

  • 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李商隐《骄儿诗》翻译赏析

    骄儿诗 李商隐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 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 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 不然神仙

  • 《停鼓望云》原文|翻译|赏析

    宋·王辟之2翟院深,营丘伶人3,师李成山水4颇得其体。一日,府宴张乐5,院深击鼓为节,

  • 《酹江月·文天祥》原文与赏析

    文天祥和友驿中言别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 那更寒蛩四壁。

  • 古籍名著《冤魂志》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又称《还冤记》,或《还冤志》。志怪小说。据《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三卷,颜之推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同。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北齐还冤记》二卷,颜之推撰。今本一卷。约成书于隋初

  • 宁洁身以守滞,耻胁肩以苟合。

    名言: 宁洁身以守滞,耻胁肩以苟合。 注释: 守滞: 指不通达, 不能升官。胁肩: 耸起肩膀. 形容逢迎拍马的丑态。苟: 随便。 句意: 宁可保持自身的廉洁清白, 宁可自己升不了官, 也不愿耸肩拍马随

  • 书林探路艺术

    【3799】书林探路艺术(赖征海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5万字,1990年7月,第1版,2 9元)△共4章:①书林探路:阅读方法的探索;②阅读中的几

  •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偶题·[唐]郑遨》原文与赏析

    [唐]郑遨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拟将枕上日高睡,卖与世间荣贵人。帆力劈开沧

  • 刘禹锡《相和歌辞·三阁词四首》全诗赏析

    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珠箔曲琼钩,子细见扬州。北兵那得度,浪语判悠悠。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