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草》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粤①中深山大泽,多胡蔓草。其花有黄白二种,食之肠断。凡有愤激怨毒于中②者,辄茹③之。或置食物,毒其仇。或持之以诈人财物,不遂④,即纳诸口⑤,须臾⑥血溃百窍而死。计阖省每年毙于毒者,何止百数十人。
有监司⑦某悯之。出示村民,每日拔草以献,一筐给值⑧若干。于是卖菜佣⑨及穷民无业者,咸⑩采此草,荷(11)担入城市,踵(12)相接也。无如(13)采者虽众,而产于地者不竭,且愈拔愈多,未及一年而罢其役(14)。
愚(15)谓此举虽属仁人之用心,然何异郑子产之乘舆济人(16),无补于事。为人上者(17),惟贵乎洁己奉公,教民敦节行、励廉耻,加以纠察抚循,俾(18)顽梗(19)残忍之徒潜移默化。如孟尝之治。合浦而珠还(20),宋均治九江而虎避(21),方为循良卓行(22)。区区(23)拔草以救民,舍本逐末,亦何益哉!
(梦厂杂著)
注释①粤——广东。②中——内心。③茹——吃。④遂——顺其意。⑤纳诸口——纳,使进入;诸,之于。⑥须臾——片刻,一小会儿。⑦监司——清代通督察府州县政的高级官员。⑧值——价钱。⑨佣——受雇的人。⑩咸——都。(11)荷——挑。(12)踵——脚后跟。(13)无如——怎奈。(14)役——事,活动。(15)愚——作者自称。(16)“郑子产”句——子产,春秋时郑国人,春秋时郑国人,姓公孙名侨,字子产。乘舆济人,以自己所乘的车子帮助人渡河。事见孟子·离娄下。(17)为人上者——做官的人。(18)俾(bi)——使。(19)顽梗——非常顽固。(20)合浦而珠还——合浦,即今广东合浦。珠,合浦地方盛产的海珠。事见后汉书·孟尝传。(21)“宋均”句——宋均,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九江太守。虎避、经过宋均治理,九江严重的虎患得以消除。(22)卓行——高明的做法。(23)区区——小小的。
赏析这是一篇时事小品。它针对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小而言之,有助于当时当地的纠偏救弊,大而言之,有益于一切“为人上者”改善其为政的方式方法。
它在写作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叙述与议论相结合,一是现实与历史相结合。
文中所写的断肠草,并非作者杜撰名目,它的学名叫“钩吻”,生长于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根、茎、叶均含有剧毒。文中所写的“监司某”大概亦非虚指,他想通过大量收购断肠草,来减少甚至消灭当地的自杀、杀人、诈人财物现象,但结果并不如他想象得那样良好,毒草“愈拔愈多”,只得“罢其役”。作者以叙述的方式,表达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是摆出现象,引出后面的议论。在第三自然段,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监司某”举措失当的症结,那就是“舍本逐末”;他认为,如果不在“敦节行、励廉耻”这个根本上下功夫,那么即便把断肠草拔完除尽,也只是解决了枝节问题,自杀、杀人与诈人财物的事情仍将不断出现。这种“一事一议”的写法,很有些类似于当今报刊上的“短论”。
作者之所以能对“拔草以救民”这种似是而非的事情有准确、深刻的认识,与他具备一定的历史眼光是很有关系的。在作品的第三自然段,作者先后举出了三个历史上的故事来加强说理。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郑国子产只知以自己所乘的车子帮助人渡河,而不知从根本上解决过河难的事,以此与“监司某”进行类比。子产做法的不足取早成历史定论,因而“监司某”类似做法的“无补于事”就显而易见。后两个故事,分别讲了汉代孟尝、宋均两位太守,在其任所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施行仁政,以至于海珠自行迁还、老虎主动隐避的“循良卓行”,以此反证了“监司某”做法的浅薄和无益,同时对“为人上者”也做了正面的积极引导。我们不妨试想,作者若不知道这些典故,文中若没有了这三个典故,那么对事物的认识、议论效果又会如何?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在认识现实、针对现实发表议论时,还是真需要一点历史眼光的啊!
-
江上新楼名四望,东西南北水茫茫。无由得与君携手,同凭栏干一望乡。
-
一道淮水从曹多勇的小说世界中蜿蜒流过,这条活泼又深沉的大河承载了多少复杂的况味,使得曹多勇的小说境界因此美丽、开阔了许多。曹多勇出
-
金字经·叹世 吴弘道 海棠秋千架。洛阳官宦家。 燕子堂深竹映纱。喔。路人休问他。 夕阳下。故官惊落花。
-
攻守攻守 【原文】 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136]。夫尽兵以守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
-
戎昱江干入夜杵声秋,百尺疏桐挂斗牛。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秋月》一作《
-
陌上,我是一枝消瘦的春。一句乡音入耳,便落入不朽的乡情。古弦幽幽,断垣上芳菲的诗句无法脱口而出,探春的双脚在残壁上徘徊。走步,是黑
-
晚归骑马过天津,沙白桥红返照新。草色连延多隙地,鼓声闲缓少忙人。还如南国饶沟水,不似西京足路尘。金谷风光依旧在,无人管领石家春。
-
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 通:揽;明月 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 一作 消愁)人生在世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青阳县杜村乡相关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青阳的古诗,青阳的诗5首,关于青阳的古诗。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感遇·之七(陈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