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
辛弃疾
柳边飞革空,露温征衣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上片描绘自然景色。作者描写他在一次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历历如绘:沿着绿杨堤岸,作者骑着马儿在江畔的柳树边奔驰,晨露打湿了他的衣裳。在苇丛中,鹭鸶鸟在那儿打盹,身子不停地摇动,作者在设想:鹭鸶鸟大概正在做一个美梦:鱼儿、虾儿游到跟前来啦!
下片写人、写情,写出了人的心灵美。“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月淡星疏,天刚黎明,那浣纱的村妇,就人影憧憧地来到河边。作者把乡间妇女们的辛勤劳作,描画得那么美,那么无忧无虑。“娉婷”二字,又是用得那么得体,把村妇们在劳动中的喜悦场景,逼真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首词所描绘的不是男子劳动生活的粗犷美,而是一种妩媚美,是妇女劳动生活的美。
然而,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一般表面场景的描写上,他把笔触进一步深入到人们的内心里去。“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作为一位母亲,对孩子的一啼一笑,都是非常敏感的。妈妈出门浣纱去了。孩子追到家门口啼笑寻找。在这些“人影娉婷”的浣纱妇女中的妈妈,却听到了孩子的哭声,于是,她带着自然的微笑,背着大伙儿,溜回家照顾她的孩子去了。这“娉婷”的人群,也许尚未发觉呢!这里写的是人们所共有的天性——母爱!作者洞察到了这种反映人们心灵的场景,并且被这种场景感动了,被那伟大的母爱所驱使的这一带有喜剧性的场景所感动了!
这首词,作为一首小令,容量是有限的。但这首词却比陶渊明等人表现民间生活的诗词高出一筹,因为它不仅有画面美,而且还写出了人的心灵美!
-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黑黍黄粱初熟候,朱柑绿橘半甜时。人生此乐须天付,莫遣儿曹取次知。
-
巫梦缘 清啸花轩藏板本 《巫梦缘》扉页书影 清啸花轩藏板本 《巫梦缘》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全称《风月佳期巫梦缘》。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康熙、雍正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啸花轩藏板本,
-
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1]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 [2] ,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3]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 [4] ;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5] 。其处智勇,可
-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托物喻理
-
韩愈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诗题所谓的木居士,即木制的神像,原是树根,因像人形,被供奉于耒阳(今属湖南)鳌口寺中,人称木居士。张芸叟《木居士诗序》:“耒阳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出处】唐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意思1】北风卷地而来吹断白草,塞 外八月已是漫天飞雪。白草:一种有韧 性的草,经霜后变脆易折。胡天:指塞 外边地
-
【3656】2050年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胡鞍钢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8 5万字,2017年9月第1版,42元)△共6个部分:①中国社会主义
-
雾辟天光远,春回日道临。草浓河畔色,槐结路旁阴。欲映君王史,先摽胄子襟。经明如何拾,自有致云心。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
-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不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作品赏析[注释](1)南临:指杜甫草堂南临朱山人。(2)锦里:指锦江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