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鱼沟怀家》
晁补之鱼沟怀家宋山水诗鉴赏
晁补之
生涯身事任东西,药笥书囊偶自赍。
柳嫩桑柔鸦欲乳,雪消冰动麦初齐。
沙头晚日樯竿直,淮上春风雁鹜低。
归去未应芳物老,桃花如锦遍松溪。
这是一首因春意萌动而引起对故乡家园怀念之情的诗。诗人用一半篇幅写江淮一带春光盎然的景象,但情感重心却在“怀家”。
晁补之为元丰进士,曾任过吏部员外郎等职。既为官吏,便身非己有,所以起句便慨叹: “生涯身事任东西”。但诗人也有自己的情趣,有得闲暇,兴之所至,便翻拣随身携带的药箱书囊。“笥”为盛放东西的竹器。既然有不离左右的药笥,为官之余,替人看看病,倒也是一种有益于人又自慰于己的事儿。忙中偷闲,别有一番情趣。
“柳嫩”四句写眼前之景。诗人当时可能在江淮一带,时值初春,柳叶弄碧,桑枝细软,乳鸦待哺。田野上冰消雪化,一个“齐”字,把刚刚渡过严冬正在返青的麦苗儿的精神生机都写尽了。诗人把眼光又转向河流,夕阳黯淡地映照在沙州,江船泊岸,桅杆如林。拂面而来的春风中,雁儿成阵,野鸭低飞,都在寻找可以栖落的苇丛。
尾联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景色,突然联想到家乡的春景。从情感上讲,这种联想是十分自然的,所以出现“归去”二字一点也不突兀,表现了诗人时时事事都在思家。晁补之的家乡在山东巨野,春天自然迟一些,所以诗人怕只怕 “春尽行人未到家”。他希望当自己从江南回到家乡的时候,春光依旧,松溪两岸,如霞似锦的正是绚烂的桃花呢。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说要归隐,但我们却感受得到当诗人一旦挣脱羁绊,回归故里时那种自由、超脱的舒畅心情。
这首诗的特点在于诗人情感重心的偏向,而使真情毕见。一般写春,多用桃花杏花,这两种花最早开放。但诗人写江淮春景的四句,写了十多个意象,却都没有写到花,色彩比较暗淡,却把最能表现春天精神的桃花,留给记忆中的家乡。虽只一句,但色彩明丽,使人眼前一亮。其思乡情切,读者不能不为之动容。
-
欲上瀛州临别时,赠君十首步虚词。天仙若爱应相问,可道江州司马诗。花纸瑶缄松墨子,把将天上共谁开?试呈王母如堪唱,发遣双成更取来。
-
卜算子 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祝 【
-
忆昔初年三十二,当时秋思已难堪。若为重入华阳院,病鬓愁心四十三。
-
韦庄的律诗,特别是像这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虽不像他的一些绝句那样内蕴深沉,发人深省,但它以明快清新取胜,在抒情状物方面也自有其可贵的特色。 其一,很少使事用典,而是根据自然环境,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铸词造句,写出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以
-
归莲梦 清初刊本《归莲梦》序书影 清初刊本《归莲梦》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史话小说。十二回。题“苏庵主人新编,白香居士校正”,其氏里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初。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得月楼藏板本,藏大连图书
-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②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③杖策寻故人,解鞍暂停骑。石门殊豁险,篁迳转森邃。④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探灵异。⑤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
-
日本电影《望乡》(片段)编剧:〔日〕于泽、〔日〕熊井启导演:〔日〕熊井启【剧中角色】圭子,女记者阿崎婆,老年妇女圭子:阿崎婆婆,
-
今日北窗下,自问何所为。欣然得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一弹惬中心,一咏畅四肢。犹恐中有间,以酒弥缝之。岂独吾拙好,古人多若斯。嗜诗有渊明,嗜琴有启期。嗜酒有伯
-
春秋·《论语》2颜渊、季路侍3。子曰4:“盍各言尔志5?”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6,与
-
蝴蝶钢琴书写时间一片美丽的异国风景的后面是些什么呢?书写、倾听、消闲、厌倦?抑或仅仅是关于迷醉的国际象棋布局,其中的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