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作《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鉴赏
孔子庙堂碑碑高400厘米,宽150厘米,有正楷40行,每行84字,计3000余字,是虞世南69岁时撰文书丹的。这时他的书法已进入完全成熟的阶段。用笔骨力遒劲,俊朗圆润,笔势轻盈秀丽,结体安排巧妙,表现了一种外秀内刚的力感。在运笔上,藏锋、露锋、筑锋、侧锋、中锋应需而用,使笔下的字,平正中见姿荣,秀媚里有遒健,圆腴而包含神气,飘逸而不失劲力。例如该碑右起第四行末尾的“则”字,开始两笔都是筑锋落笔,笔端左右相望,漏一点空隙,有实中藏虚之妙; 接着“贝”旁中间的两短横,分别用粗细形状各不一样的侧锋笔和中锋表现,变化错落极有分寸,底横稍取斜长势,为下面的两点的占位奠定了基础。右边的“ 刂”旁是虞世南的传神之笔,书家先轻轻一点,再书小竖,这时整个字呈左边欹重之势; 然而书家妙笔一挥,用细长的努画一贯到底,两头稍外张,中间愈细而朝中间挺出,虽然笔势向背,但收笔的“趯”势却与整个左边遥相呼应。整个“努”、“趯”有如一张弧形良弓,又似凌风的修竹,内含无穷的弹力。整个字疏密得当,揖让有致,顾盼成趣,巧拙相映,玉秀在外,力在其中,真是妙笔生花。综观该碑,点画无一不精思殚志,风神浮动,一波三折,转折顿挫,力达锋端。从结构上看,孔子庙堂碑表现的是典型“南派”的特点,横平竖直,左紧右舒,右肩略微抬起,字形稍狭长,饶有灵巧、潇洒的风姿。向右伸展的“戈法”、“波捺”、“浮鹅笔”都有扩张之势,使得字形更为飞逸,气韵生动。在章法上,此碑字距与行距都较大,显得宽舒明丽,风畅日和。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有“沉醉”之称的虞世南书法外秀内刚,恰如他的为人性格,史书上就说他性情沉静寡欲,容貌儒雅而志性刚烈,议论正直。虽然“字如其人”不能作绝对的解释,但从分析一个人的美学趣味的形成和他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的关系来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学永兴书,第一要识其筋骨胜肉”(刘熙载艺概) ,是很有道理的。学虞世南书法一定要“求其神胜于求其形”,要认识虞书的刚柔、藏露的两重性,追求其“君子藏器”的活的灵魂才是。
-
割青草的小姑娘遍坡绿草野花都是她的小姊妹她能叫出所见野花的名字她能知道所見青草的习性她每割下一草一花嘴里都不由地唤出它们的美名然后
-
紫微阁底送君回,第二厅帘下不开。莫恋汉南风景好,岘山花尽早归来。
-
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宠恣过常。游市,见一女子美丽,卖胡粉,爱之,无由自达,乃托买粉, 日往市,得粉便去,初无所言。积渐久,女深疑之。明日复来,问曰:“君买此粉,将欲何施?”答曰:“意相爱乐,不敢自达
-
郑县人卜子 ① ,使其妻为袴 ② 。其妻问曰: “今袴何如?”夫曰: “象吾故袴。”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袴。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卜子: 一个姓卜的人。②袴: 同 “裤”。 【意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年级课外古诗词20首,内容包括五年级下册必背课外古诗文20首,五年级古诗必背20首,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20首。《古诗70首小学生必背篇目》各年级安排表 年级 诗题 朝代 作者 一 年 级 江南 汉乐府 风 唐 李峤 敕勒
-
古文观止·捕蛇者说·钴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
-
对雪无佳句,端居正杜门。人闲见初落,风定不胜繁。可喜轻明质,都无剪刻痕。铺平失池沼,飘急响窗轩。惜不摇嘉树,冲宜走画辕。寒欺白酒嫩,暖爱紫貂温。远霭销如洗,愁云晚更屯。儿吟雏凤语,翁坐冻鸱蹲。病思惊残
-
东郭子 ① 问于庄子曰: “所谓道, 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 曰: “何其愈
-
《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杨炯 崔融 张说》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其后崔融、李峤、张说俱重四杰之文。崔融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
-
缭绕西南隅,鸟声转幽静。秀公今不在,独礼高僧影。林下器未收,何人适煮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