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②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③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④
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⑤
【注释】 ①双井茶:黄庭坚家乡分宁双井的茶。欧阳修归田录:“草茶以双井为第一。”子瞻:苏轼的字。②玉堂:学士院的正厅。森:森然罗列。形容书籍之多。宝书:珍贵的书籍。③东坡:苏轼在元丰二年被贬到黄州,在东坡筑室,自号东坡居士。居士:旧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者。东坡在黄州任闲职,不予政治,自谓居士,以示清高超脱。斛(hu湖):量器名。古以十斗为一斛。④云腴:指茶。茶以产于山腰多云雾处者为佳。腴,肥美。硙(wei畏):小石磨。指研磨茶叶的器具。宋人饮茶,先将茶叶磨碎,再放到水中煮沸。⑤黄州:今湖北黄冈。五湖:太湖的别名。国语·越语载,范蠡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谋臣,辅助勾践灭掉强敌吴国后,就放弃官爵,“乘轻舟以浮于五湖”。
【译文】 在那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地方——宛如天上的翰林院中,深幽清净,宝书如林。想象到旧日的东坡居士,如今正持笔挥洒,文词像千斗明珠往下倾。在家乡江南采来云雾茶,精心研磨细洁有如雪花儿轻。饮茶后会唤起您在黄州的旧梦:一个人驾只小船向五湖行。
【集评】 清·方东树:“空中纵起。‘我家’二句入叙。‘为君’二句远势。凡三层。”(昭昧詹言卷十二)
清·黄爵滋:“此种插入一叠句韵是正格。”(读山谷诗集正集七言古)
今:陈伯海:“整首诗词意畅达,不堆砌典故,不生造奇词拗句,在黄庭坚诗作中属于少见的清淡一路。但由高雅的玉堂发兴,引出题赠对象,再进入送茶之事,而最终点明题意。这种千回百转、一波三折的构思方式,仍体现了黄诗的基本风格。”(宋诗鉴赏辞典第516页)。
【总案】 本诗作于元祐二年(1087)。正当苏轼应召还朝,出任翰林学士的时候,黄庭坚借送茶的机会,写了这首情深意重的小诗,对老朋友委婉地劝告:要吸取教训,得意时别忘了愉快的往事。在风云变幻的官场中,最好还是效法春秋时的范蠡,早日功成身退吧。黄庭坚是位真正的诗人,他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平易恬退,个人功名得失从不耿耿于怀。但苏轼却不是这样,他要学习东汉末年因反对宦官专权而死的名士范滂,“危言危行,独立不回”。元丰年间还因“乌台诗案”而几乎丢了性命。黄庭坚很了解苏轼的为人。他在诗中先点出学士院的清贵,接着极写苏轼的文学才华,并刻画他那种“神仙中人”的意志,最后才含蓄地露出规劝的本意,这样既可以避免教训的口气,也让对方易于接受。
-
李白--《山中问答》 【内容】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赏析】: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 诗的第一联“问余
-
江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里路”江南考下驾照后,正式上路前,我找了私人陪练。谁知,冲突来了。前后两个教练。第一个王教练,寡言少语,
-
【释义】 民间俗语。意思是: 清官对自己的手下也要求很严,下面的书吏贪污不了,所以书吏才很瘦。神很灵香火就盛,庙祝就能收到很多香火钱,他们过着丰裕的生活,所以才很胖。 【评析】 这一肥一瘦,显得多么的
-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简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
-
本文的写作时间,大致是皇祐(1051)三年,其时作者31岁,在舒州(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文章是为了反驳段缝来信对挚友曾巩的攻击和诽谤而作的,是一篇有名的驳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太阳下的黑点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最好的苹果酒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完整的诗是什么,谁知道有一句关于太阳和黑斑的名言,后半句好像是什么“我却从太阳,最好的苹果酒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完整的诗是什么。好像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 日斑[sunspot] 即太阳黑子。在太阳的光球层上,有一些旋涡状的气流,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看起来是黑色的
-
祭文赏析·《祭汶川大地震死难同胞文》(李成林)
-
四十多年前,我去过秦岭深处的张良庙(即留侯祠),现在交通便当了,重去一次还是不大容易。这情景,有点儿像对于张良的认识,注目者不乏其
-
刘吟先生: 两信均收到。我知道我们见面之后,是会使你们悲哀的,我想,你们单看我的文章,不会料到我已这么衰老。但这是自然的法则,无可如何。其实,我的体子并不算坏,十六七岁就单身在外面混,混了三十年,这费
-
在学英语的过程中,阅读非常重要,多读,多看,多背一些文章,对于语感的形成,内容的积累,都非常关键。以下是英语经典美文(精选30篇),欢迎阅读。 Passage 1.Woodpecker There are many apple trees in a garden. They’re good friends. One day an old tree is ill. There are many pests in the tree.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