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先秦文·宋玉·对楚王问》鉴赏
古文观止·先秦文·宋玉·对楚王问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 “先生其有遗行与①?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②?”
宋玉对曰: “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④,国中属而和者⑤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⑥,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⑦,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⑧,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⑨。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于杳冥之上⑩;夫蕃篱之鷃⑪,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⑫,暴鬐于碣石⑬,暮宿于孟诸⑭;夫尺泽之鲵⑮,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⑯,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注〕① 遗行: 有失检点的行为与作风。② 不誉: 不称赞,非议。③ 郢(yǐng 影): 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何处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一般以为在今湖北江陵县北。④ 下里、巴人: 均当地民间俗曲。⑤ 属(zhǔ 嘱): 聚在一起。和(hè 贺): 跟着唱。⑥ 阳阿(ē): 古歌曲名,亦作“扬荷”。薤(xiè 械)露: 古代挽歌名。⑦ 阳春、白雪: 均为古代楚国雅曲名。⑧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zhǐ 止): 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商、羽、徵均为古代五音之一。⑨ 鲲: 传说中的一种大鱼。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⑩ 杳冥: 极高极远,目力难望的高空。⑪ 蕃篱: 篱笆。鷃: 鷃雀,一种小鸟。⑫ 墟: 山脚下。⑬ 暴: 同“曝”,晒。鬐: 鱼脊上的骨翅。碣石: 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境内,本在渤海中。⑭ 孟诸: 古大泽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北。⑮ 尺泽: 一尺长宽的水塘,极言其小。鲵: 小鱼。⑯ 瑰、琦: 本指美石、美玉,这里以瑰意琦行指称高洁美好的情操和行为。
此文是用辞赋体写的散文。刘勰称: “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之。”(文心雕龙·杂文)“对问”即指此文。在文体上,刘勰将其与枚乘七发、扬雄连珠等“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是属于不便单独归类的一类。称之为“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总之属于消闲遣兴的东西;“然讽一劝百”,亦不无寓托于其间。“负文馀力,飞靡弄巧”,文辞亦有可观者。
此文虽为宋玉明志之作,却不是直言其志,自我剖白,而是借喻晓理,以“对问”自辩;文中虽有驳论,却又不是短兵相接,针锋相对,而是迂回曲折地委婉自陈。它先虚设了楚王之问: “先生其有遗行与?”借楚王之口,将“士民众庶”对自己的不理解作为靶子亮出,然后又凭此造成的悬念,引出一番自己的辩答。在宋玉之对中,也不是急于申诉自己的清白无辜,而是虚与委蛇,先退一步: “唯,然,有之。”然后再从容地讲出自己的道理,颇显出受谤者的豁达大度及临辩时的儒雅与潇洒。
宋玉之辩是通过两组比喻来说理的。第一组是歌曲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比较。他以楚人擅楚曲,一人唱有多人和为例,说明唱和者的多寡,是由于歌曲本身有着文野、深浅、高下、雅俗之分所决定的。下里、巴人为俗曲,属而和者数千人;阳春、白雪为雅曲,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故得出“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结论。宋玉认为,曲高和寡,错不在“曲高”,只怪和者水平太低,欣赏能力太差,因此,“和寡”实在是衬托了其曲之超凡脱俗。显然,他是以“阳春白雪”自喻,标榜自己志趣绝俗、行为超群,其所作所为不被那些芸芸众生所理解,是不足为怪的。这里,宋玉的本意当然不在论说音乐,却触及到审美鉴赏上的“知音”问题。高雅的艺术精品,需要的是趣味高尚的“和者”。刘勰就曾由此引申出“知音其难哉”的慨叹: “俗鉴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杨,宋玉所以伤白雪也。”(文心雕龙·知音)陆机也从宋玉之论出发,提出了以俗济雅、雅俗共济的美学命题: “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文赋)此后,“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遂成为文艺作品中雅与俗两类作品的代名词,引起历代文学家、理论家的诸多议论,其始正出于宋玉此文。
接下去是凤与鷃、鲲与鲵的比较。宋玉借用庄子逍遥游中鲲鹏远翔南冥的意象,极力表现鸟中之凤与樊篱之鷃、鱼中之鲲与尺泽之鲵的不同志向。凤凰上击九千里,翱翔于杳冥之上;鲲鱼朝发昆仑,午游东海,暮宿孟诸,搏击之高,漫游之远,是目光短浅的鷃与鲵所不可思议的。它们跳跃于篱间,浮游于尺泽,“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量江海之大哉”!两个“岂能与之”,以一种极大的蔑视,嘲笑了篱鷃与泽鲵的浅薄,表现出君子不可与小人同日而语的傲岸气概。刘勰说宋玉“放怀寥廓,气实使之”,就其“对问”中表现出的傲然之气来说,确实如此。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点出士中亦有圣洁、卑下之分,正如凤与鷃、鲲与鲵一样。举凡士中杰出之辈,必有“瑰意琦行”,必然“超然独处”,因此也必然有不为世俗所解之处。宋玉强调自己就是这样的人,那些世俗之民,“安知臣之所为哉”!结尾一句,气度非凡,既是作者对谤者的有力一击,又充分显示其自我欣赏、自命不凡的孤高情怀。
刘熙载曾说: “用辞赋之骈丽以为文者,起于宋玉对楚王问。”(艺概·文概)“对问”中,富于感情色彩的铺陈夸饰,排偶句法的运用,使文辞华丽,文势跌宕,文气委婉。用“绝云霓”、“负苍天”,极赞凤凰翱翔之高,气势雄浑,音节铿锵;用“朝发”、“暮宿”,西起昆仑,东游碣石,极叹鲲鱼遨游之远,酣畅淋漓,意象奇突。这些都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此种排比、铺陈、夸饰,以及寓说理于譬喻、抒情之中的方法,已见杂文笔法之端倪。
-
长篇抒情诗。贺敬之著。写于1956年。在建党35周年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八大”前夕,诗人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强烈的生活感受放声歌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歌唱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诗篇在广阔的历史进程中,通
-
君谈阳朔山,不作一钱直。岩藏两头虺,瘴落千仞翼。雅宜驩兜放,颇讶虞舜陟。暂来已可畏,览镜忧面黑。况子三年囚,苦雾变饮食。吉人终不死,仰荷天地德。我来黄冈下,欹枕江流碧。江南武昌山,向我如咫尺。春蔬黄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草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内容包括连续两句含草的诗句,连续两句含草的诗句,请你写出带有草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连续两句都含“草”的诗句:“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原文】白头吟[唐]李白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宁
-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首诗是文天祥于祥兴二年(1279)被押赴元朝都城燕京途
-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①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②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释】 ①瞿塘:长江
-
作者: 王正志 【本书体例】
-
一别十年事,相逢淮海滨。还思洛阳日,更话府中人。且对清觞满,宁知白发新。匆匆何处去,车马冒风尘。
-
烈士夫人 异国的生涯,使我时时感到陌生和漂泊。自从迁到市外以来,陈样和我们隔得太远,就连这唯一的朋友也很难有见面的机会。我同建只
-
【诗人简介】 卢照邻:(635?-689?)字升之,范阳人。十岁,从曹宪,王义方授苍雅,调邓王府典签。王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王爱重,比之相如。调新都尉,染风疾。去官,居太白山,以服饵为事
-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 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裴徊。 草不谢荣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