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凹凸》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沈括2
古人铸鉴3,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观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4。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5。
1本文至中药制剂等11篇,均选自梦溪笔谈,标题均为后人所加。2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有梦溪笔谈、长兴集等。鉴:镜。4“仍复”以下数句:意为再根据镜面大小,增减镜面的曲度,在一定距离内,使人脸和镜子大小相称,这是工匠精巧的智慧。5“此师旷”句:师旷是春秋时晋国乐师。晋平公铸大钟,师旷听后认为钟声音律不准确,而众乐工却都以为准确,无人理解师旷的通晓音律。
【析点】 由于战乱频仍、统治者不予重视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古代的一些发明创造年久失传,后人对其工艺技术不得其解甚而做出荒唐事来。本文所记的古镜即是如此。
早在西周初期,我国就有关于铜镜的记载,到了汉代铸镜技术更臻精进,可惜的是这一工艺在宋朝已经湮灭,其原理不能为时人理解。宋人不能造镜,而且常常在得到古镜之后把镜面磨成平平的,这实在是一种悲剧——非但不能创造反而进行毁坏的悲剧。其实,这样的悲剧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
沈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精密观察,发现了镜面凹凸跟映像大小的联系以及古人“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的巧智,可谓深得古人匠心。沈括虽然不是镜子的发明者,但他发现了古人铸镜的奥秘所在,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他是镜子的再度发明者似乎并不过分。倘古人有知,必不会像师旷那样感叹知音难求了吧
-
不愁春尽絮随风,但喜丹砂入颊红。流落天涯先有谶,摩挲金秋会当同。蘧蘧未必都非梦,了了方知不落空。莫把存亡悲六客,已将地狱等天宫。
-
风转云头敛,烟销水面开。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郡静官初罢,乡遥信未回。明朝是重九,谁劝菊花杯?
-
可以听的赏析古诗词的公众号(国内有哪些不容错过的诗歌公众号,可欣赏,可投稿的那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可以听的赏析古诗词的公众号,内容包括关于古诗词的公众号,有关古诗词的微信公众号哪个比较好,国内不容错过的诗歌公众号,可欣赏,可投稿的那种。推荐几个国内比较好的诗歌公众号为你读诗介绍:给灵魂片刻自由。每晚10点,从这里开始我们的诗意生活。推荐理由:每晚都会推送各种各样的好诗,
-
年年金蕊艳西风。人与菊花同。霜鬓经春重绿,仙姿不饮长红。焚香度日尽从容。笑语调儿童。一岁一杯为寿,从今更数千锺。
-
【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注释与译文]回想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起兵北伐,战马披着铁甲,戈矛闪着寒光,气势犹如猛虎,简直要把盘踞在万里中原的强敌一口吞掉。此句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历史人物驰骋疆
-
毛泽东诗词《附 浣溪沙·柳亚子》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泽东命填是阕,用纪大团结之盛况云尔。 火树
-
[三国魏] 曹 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 ② ,草木摇落露为霜 ③ 。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④ ,君何淹留寄他方 ⑤ ? 贱妾茕茕守空房 ⑥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它和论证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于:论证方式是指一篇议论文所采用的论证的基本形式,论证方法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议论文的
-
【生卒】:1901—1968【介绍】: 意大利著名诗人、翻译家、意大利隐逸派*诗歌的重要作家,195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夸西莫多生于西西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垂,内容包括垂字开头的诗词,写柳枝长垂的古诗句,古诗词宝串垂襟软,温香著体柔.是什么意思。诗经-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立,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之从迈。儋耳 苏轼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