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题解】 这首诗是诗人八十六岁,告老回到故乡时所作。虽流露出抒发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但主要还是抒发和家乡人见面的欢悦之情。 【全诗】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①乡音:家乡的口音。 ②鬓毛:两耳旁边的头发。人的这部分毛发最容易反映年华的衰老。 ③衰:音“催”一作“催”,又作“摧”。 “鬓毛衰”,鬓毛疏落;“鬓毛催”是说鬓毛催人年老,有时光飞逝的感慨。 [1]回乡偶书是作者于八十三岁返乡时写的两首七绝,这里选第一首。偶书,即有感而随意写下来。 [2]衰,一本作“摧”。 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离家,八十三岁告老返乡,所以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人的乡音是不易改变的,表明了人与乡土的密切联系,但岁月无情,“乡音无改”而人已衰老,“鬓毛衰”是最突出的象征。“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也是典型细节,表现了久客乍归、物是人非的感慨,抒写出对故乡既亲切,又陌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久客和伤老之情。古唐诗合解录王翼云说:“此作一气浑成,不假雕琢,兴之偶至,举笔疾书者。”语言平易自然,全用日常口语,但情景宛然,又有无限感慨。 【译文】 年纪轻轻时离开故里老大后才重返家乡,鬓毛已经疏落而乡音却仍和往昔一样,儿童们见到我没有人能够认识,只是笑嘻嘻地问我来自何方。 【全诗鉴赏】 天宝二年(743),贺知章请求出家为道士,得到准许后,他于 天宝三年(744)回到阔别了五十多年的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的故乡。 临行时文人墨客、达官显宦送行者甚多,称一时之盛。这两首回乡偶书 就是他初回家乡时所作。 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但也有深厚的人生哲理在内。 第一首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早年在吴中一带,中年离乡, 此处是泛指。“老大回”却是实情,因为贺知章此次回乡,已是八十六岁高 龄,在古人中也是高寿。此时贺知章不禁感叹,我的乡音虽然还在,但两 鬓已经斑白,步入了衰老之年。路上碰见的儿童见到了我,却不认识,笑 着问我:“客人从哪里来的呀!” 这完全是一位离家多年的老人对家乡的一种由衷的热爱之情,儿童 的天真朴质,为他带来了美好的感觉,虽然言下之意有一种怅惘的意绪, 但它绝不消沉,而像是在说:“可爱的小孩子,你不知道我是家乡的老人 吗?”一股欢快的情绪在诗句中跳跃。 【全诗鉴赏2】 家,人们在年轻时总想离开它,而年老时又总想回到它那里。这是一种最普遍的人情。贺知章告老还乡时,已是八十多岁的老翁,算来离开越中(今浙江)故乡足有五十余年。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正是直赋其事,‘狐死首丘”,“叶落归根”,人也一样,老来思乡之情转切。“乡音无改鬓毛衰”正含有这层意思,决不仅仅是说自己一直操着家乡口音而已。人在外地(那怕是京城)说着方音,不免时时有异乡为客之感。现在不同了。就要听到熟悉亲切的家乡话了,就要见到故乡亲友了,怎能不激动呢! 下两句所写的场面是富于戏剧性的。当老诗人兴冲冲踏上故土,期待着故乡的亲切慰问的时候,围上来的却是顽皮儿童,争着问他:“你是哪方来的客人啊!”这就是诗人听到的第一句乡音。口音多么熟悉,内容多么生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试想一想:一个大半辈子在异乡为客的人,回到家乡发觉自己仍被当做客,他能无动于衷么?儿童们露出的是天真无邪的笑容,老诗人是哭好,还是笑好? 一回乡就遇上儿童。往日的亲友呢?作者在另一诗中写道:“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人生七十古来稀呀,过去的亲故大都过世了。在故乡举目都是“相见不相识”的儿童和少年。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诗人心里又该是什么滋味? 回乡偶书的妙处就在于抓住生活中偶发事件,有力地写出一种有相当普遍性的生活经验,说透人情。
-
“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第21回前半部分的故事。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可以视作独立的短篇小说。 “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既是曹操借以表达其自身称雄天下的阔大抱负,更是他对刘备政治抱负的一次试探。如若逐
-
蔼蔼珠帘日,溶溶碧瓦烟。漪涟采荇水,和暖浴蚕天。
-
火禁开何晚,春芳半已凋。柳风兼絮坠,榆雨带钱飘。泪翦兰膏尽,弦亏桂魄消。祓兰流水曲,游禊一相招。
-
对每一块平生踩过的土地 你都应怀着由衷的感激。 土地赐给你美好的东西, 许给你粮食,而不是无稽的妄想, 它给了你它所能及的一切,—— 芳草、基石,还有安息的地方。 土地里躺着从前的巧匠, 躺着赞美过英
-
【注释】:又作张鎡作南宋的咏物词讲究工巧尖新,富于文人化的情趣,集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趣向和生活情调 。这在张鎡的《念奴娇》词中体现地尤为鲜明。张鎡这首词,作于南湖别墅的宜雨亭上。在宋人海棠词中虽非冠冕之作 ,却也写得清丽秀逸
-
古之帝王未有不尊师敬友以成其圣德者。|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古之帝王未有不尊师敬友以成其圣德者。》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之众人事纷扰,志士独悄悄。何异琵琶弦,常遭腰鼓闹。三杯忘万虑,醒后还皎皎。有如辘轳索,已脱重萦绕。家人自约敕,始慕陈妇孝。可怜原巨先,放荡今谁吊。平生嗜羊炙,识味肯轻饱。烹蛇啖蛙蛤,颇讶能稍稍。忧来自
-
《水仙·庆宫春水仙花》咏水仙诗鉴赏 王沂孙明
-
醉太平·落魄(三首) 钟嗣成 绕前街后街,进大院深宅。 怕有那慈悲好善小裙衩,请乞儿一顿饱斋, 与乞儿绣副合欢带,与乞儿换副新铺盖, 将乞儿携手上阳台,救贫咱波
-
范成大 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据范成大《骖鸾录》记载: “乾道癸巳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