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种树郭橐驼传》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种树郭橐驼传
唐文篇名。柳宗元作。宋黄震说:“戒烦苛之扰。”(黄氏日钞)清张伯行云:“子厚之体物精矣,取喻当矣。”(唐宋八大家文钞)蔡铸说:“牧民当顺民性,亦犹种树不可拂其性也。借言规讽,可以垂世。”(蔡氏古文评注补正全集)今人鲁迅以为“设幻为文”,“以寓言为本”(中国小说史略)。今人孙昌武认为“把种树与‘治人’联系起来,加以类比,有其牵强的一面。而认为人民被官吏养育存活,也是不对的。”“谈到具体的“养人术’,柳宗元的正面主张是要象郭橐驼种树那样‘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使‘其天全’,‘其性得’。这是受到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的影响,这种理想不但是空想的,而且丝毫不想触及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这还是幻想中的‘治’人的方案,柳宗元还设计不出解除人民疾苦的现实的方案”。“通过作品所讲的‘养人之术’,却突出表现了顺人之性,遂人之欲的积极主张,他还要求以此为官诫,这是有现实批判意义的进步观点”(柳宗元传论)。陈霞村、阎凤吾认为“这篇寓言体的人物传记,把郭橐驼种树的道理‘移之官理’,批判了中唐时期政乱令烦、民不聊生的政治状况,阐明了只有顺应人民的生活要求,才能‘蕃吾生而安我性,’使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唐宋八大家选译注)。本文将传记和寓言熔为一体,兼有两类文体的特点。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贯、职业及对人物的描写来看,是传记文形式;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又是寓言性质。构思巧妙,叙议结合,事理相生。
-
鸡球饧粥屡开筵,谈笑讴吟间管弦。一月三回寒食会,春光应不负今年。
-
《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杜牧诗《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据中华书局本《樊川诗集》,下同) 杜牧的诗是晚唐诗坛的一大成就,晚唐诗人中只有李商隐能够与之相比。他有巨大的政治
-
【原题】:陈倅寄惠四诗用昌黎和裴相韵愧不能当也走笔赋二章以谢
-
作者: 郭晋稀 【本书体例】
-
【注释】:此词为作者词风由豪爽转向悲凉的重要标志,堪称稼轩词的先驱。词中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词人于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的疮痍面目而生发的去国离乡的悲痛。上片起首一句追述了承平岁月中的胜景清游。“故国”指洛阳 。“上苑”即上林苑,东汉时置,
-
宋诗派是清朝道光以后形成的诗歌流派,其倡导者包括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湜诸人。由于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主张把诗歌引入了形式主义的歧途,宋诗派的倡导者们力图以诗歌模拟对象的改变来解
-
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的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
-
【注释】 选自《左传·僖公九年》,引自《诗经》。 白圭:白玉制作的圭。寺是一种玉质礼器,长条形,上圆下方。古代帝王或诸侯举行典礼时拿在手里,用以表示身份。 玷:玉之瑕疵,污点。后指毛
-
古文观止·清文·龚自珍·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