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院题名记》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司马光2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3,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4。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5,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6,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7,犹汲汲于利也8。其间相去何远哉9!
天禧初10,真宗诏置谏官六员11,责其职事12。庆历中13,钱君始书其名于版14。光恐久而漫灭15,嘉祐八年16,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论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回17。呜呼,可不惧哉!
1谏院:负责指陈政治得失的机关。题名:将谏官的名字写出并刻石立于谏院。本文是司马光主管谏院时为“谏院题名”而写的一篇文章。2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封温国公。北宋政治家,著名史学家,主编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有温国文正司马文公集。3公卿:原指三公及九卿,后泛指高级官员。大夫:古代官员称大夫,隋唐以后高级官员称大夫。4“汉兴”句:汉朝开始设置谏议大夫,专门负责指陈朝政缺失(秦时谏议大夫掌管议论)。5萃(cui):集。一官:指谏官。6志:通“誌”,记,引申为留意。7汲汲:急促,不休止,形容心情急切。8犹:如同。9其间:指追求个人名声与谏官的品质。去:距离。10天禧:宋真宗年号,1017-1021年。11诏:下诏,下命令。12“责其”句:意为负责谏诤的职务。13庆历:宋仁宗年号之一,1041-1048年。14钱君:可能是钱公逸,他于庆历四年在谏院任职,庆历六年负责谏院。其:指谏官们。15光:司马光自称。16嘉祐:宋仁宗年号之一,公元1056-1063年。17回:奸邪,不正当。
【析点】 这是一篇名文,虽以“记”定名,实则是一篇议论文,它以超过二分之一的篇幅论谏官责任的重大及应具备的品德,以不足二分之一的篇幅记这段议论的缘起及其意义。
前段,谏官责任之重分上下两层论:一是当今能谏的人少,古时人人可谏,当今只有少数谏官;二是应谏的事多,全天下的得失有待谏官指陈,总结此两层曰“其为任亦重矣”。谏官应有的品德从正反两面论:正面说,应分清巨细缓急,“利国家”“不为身谋”;从反面说,若追逐个人名利则距谏官的素质远甚。司马光这一番议论,周密而严正,特别是“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的提法,至今仍有其价值。
后段叙写谏院题名的经过,简洁明白,不生枝蔓;叙写题名刻石的目的,虑远思今,语重心长,颇具警世作用,至今仍有其意义。
总观全篇,体现了政治家的眼光和识见,也体现了史学家严谨简洁的文章风格。
-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作品赏析【注释】:(年貌一作颜色)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上二句一作谁能
-
南薰亭春郊积雨霁(2),日夕山气佳。揽衣撷芳芷(3),陈词在重华(4)。寂寂凤鸟声,盈盈桃李花(5)。韶音间稀歇(6),空洞临水
-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星斗疏。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青玉壶。從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客醉起舞
-
名言: 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 注释: 下人: 自卑于人。心虚: 即虚心。 句意: 谦虚的人能自卑于人, 因为他谦虚, 所以得到的知识就多;得到的知识多, 所以他就愈
-
【原题】:上已约客总宜一病不及往二诗呈陈元履王囦{衔去金右首}诸人自酌
-
书法艺术贵一“熟”字,历来书法家奉为要旨。解缙就说过: “惟日日临名书,无恡纸笔,工夫精熟,久乃自然。言虽近易,实为要旨。”(《春雨杂述》)技成于熟,业成于精,永远是鞭策人们奋发的座右铭。因此书史上有
-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风光的七言绝句。 六月的杭州已经暑热难耐。但在清早还算凉快,尤其是位于西湖西南边的净慈寺一带,由于地
-
孔子曰:“吾十有 ① 五而志于学 ② ,三十而立 ③ ,四十而不惑 ④ ,五十而知天命 ⑤ ,六十而耳顺 ⑥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⑦ 。”(《论语·为政》四) 注释 ①有:又。②志于学:立志学习
-
《宗定伯》 小说篇名。一作《宋定伯》。选自《列异传》。魏文帝曹丕作。或以为晋张华作。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