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之元好问《台山杂咏》全译、翻译和译文
元好问台山杂咏
山云吞吐翠微中2,淡绿深青一万重3。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4。
【注释】
1.台山: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五峰环抱耸立,峰顶平坦似台,故名。山上多佛寺,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作者在诗题下自注:“甲寅六月。”元好问在蒙古宪宗四年甲寅(1254)游五台山,写下组诗十六首,此为其中之一。
2.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3.一万重:指山的颜色层次多。
4.妙高峰:即佛经中的须弥山。须弥,是梵文的讹略,意译为“妙高”。
今译
山间的云呵,
吞吐回环
在青翠掩映的幽深中,
一层淡绿
一层深青
淡绿深青一层层。
这样的美景
只应天上才有,
谁知此身
在妙高云峰。
-
这首《菩萨蛮》,虽然色彩凝艳斑驳、出言扑朔迷离、词气闪烁不定,但细细察之,却颇能回答此问题。
-
语出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代文学家韩愈因受人谗害,屡遭贬谪。元和七年(812年),韩愈再一次做国子博士。第二年,他写了一篇对于进学问题进行辨析的文章《进学解》
-
注解:《奥赛罗》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这出戏最早于1年11月1日在伦敦首演。
-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2 ,君向萧湘我向秦 3 。 【注释】 1.淮上:淮,淮河,我国大河之一。淮上,指扬州。 2.风笛:风中的笛声。离亭:即长亭、短
-
《晋公子重耳之亡》 此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作者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题目为后人所加,一作《秦纳晋文公》。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说:“晋
-
施耐庵 三人来到潘家酒楼上,拣个齐楚阁儿里坐下。提辖坐了主位,李忠对席,史进下首坐了。酒保唱了喏,认得是鲁提辖,便道:提辖官人,打多少酒?鲁达道:先打四角酒来。一面铺下菜蔬果品按酒,又问道:官人,吃甚
-
古文观止·曾国藩·复陈右铭太守书 四月二十七
-
咏都峤山名山游目久,百折到岩阿。吏隐前踪渺,仙都奥境多。何年图太极,余字认乾和。幽赏千年在,披襟一放歌。 诗词类别:写景抒情来源:
-
《记》曰 ① :“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故欲正君而序百官 ② ,必自大臣始。然而王阳黄金之论 ③ ,时人既怪其奢;公孙布被之名,直士复讥其诈 ④ 。则所以考其生平而定其实行者
-
【原题】:赵振文在城北厢两月无日不游马塍作歌美之请知振文者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