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诗《芙蓉楼送辛渐》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镇江)西北。辛渐为诗人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此诗便是诗人与辛渐依依惜别之际托告旧友的叮嘱。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①。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②。
注释
①寒雨句:意为诗人与友人随着寒风苦雨从江宁来到镇江。春秋时镇江属吴国。楚山:泛指古楚国的山。战国时,镇江后又归楚。孤诗人送友北去引发的联想。 ②一片句: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冰心,像冰一样明洁的心。这是对遭诬而言。
赏读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烟雨笼罩吴江天地,仿佛无边无际的愁网。送友而遇夜雨,夜雨增加了绵绵离情,也渲染了离别时黯淡的气氛。“寒雨”弥漫江上,更寒在离别人的心头。雨势之大竟上“连”天,下“入”吴地,平稳连绵,体味如此细致,诗人可能彻夜未眠。这种连天入地的雨势又烘托出“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诗人望着茫茫江上,只见楚山耸立,想不久友人将隐没山中,自己该多么孤独,诗人如那楚山一样孤立遥望友人。由于孤单而想旧友,所以引来后面的叮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古人多以冰壶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诗人托友人带给洛阳亲友的只是冰清玉洁的品质,坚持操守的信念。这里面有深意:据唐才子传和河岳吴灵集载:王昌龄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避荒”。此时诗人正处于众口交毁的第二次贬谪之中,正居“避荒”之地。因此他这“玉壶冰心”才是最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深情。
本诗的江雨、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孤寂的心情和诗人开朗的胸怀、坚强的性格。孤立楚山与冰心置玉壶的形象比喻形成照应,容易使人联想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这首诗构思精巧,意义深婉,浑然天成。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纪念碑·《靖远刘家寺张氏始祖纪念碑》(高财庭)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纪念碑·《靖远刘家寺张氏始祖纪念碑》(高财庭)
-
荒台野径共跻攀,正见榴花出短垣。绿叶晚◇啼处密,红房初日照时繁。最怜夏景铺珍簟,尤爱晴香入睡轩。乘兴便当携酒去,不须旌骑拥车辕。
-
渴见水喻 【原文】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1],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2]。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
-
太平洋战争,是太平洋两岸的日本和美国争夺霸权的斗争。30年代,日美争霸的态势是日本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美国对于日本咄咄逼人的南进,一方面采取抑制和制裁政策;一方面推行绥靖政策。在美国抑制、纵容下,
-
《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
-
《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提到的景点,内容包括唐诗中涉及的景点,古诗词里经典的旅游景点值得打卡,唐诗中涉及的景点。杭州西湖呀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
-
《海棠·好事近垂丝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赵师侠
-
《苏武令》 塞上风高, ① 渔阳秋早, ② 惆怅翠华音杳。 ③ 驿使空驰, ④ 征鸿归尽,不寄双龙音耗。 ⑤ 念白衣, ⑥ 金殿除恩, ⑦ 归黄阁, ⑧ 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 ⑨ 伤时多故,
-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曹德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 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