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上》
[唐]玄览
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这首题写在竹子上的诗,收于全唐诗外编,名为题竹。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语资部分载:“天历末,禅师玄览住荆州陟屺寺,道高有风韵,……僧那即其甥,为寺之患。发瓦探彀,坏墙薰鼠,览未尝责。有弟子义诠,布衣一食,览亦不称,或怪之。乃题诗于竹。”题于竹上的就是这首诗。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卷七:“‘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唐荆州陟屺寺僧玄览诗也。朱文公尝书之,且跋之曰:‘大丈夫处世,不可无此气象。’”从上述可见,玄览这首诗意在言“道”。这“道”很为廓大,其核心就是“不与物情违”,听任事物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李白在日出行中就指出:“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草木的荣枯完全是自然界的本身规律决定的。元代方景山的一首杂咏:“鹍鹏奋云霄,尺鴳栖野草。物各适其天,夫岂论大小。”不论物的大小,各以物情,自然发展。玄览“不与物情违”的观点,虽然来自佛家不争不竞的观念,可是却暗合了客观规律。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两喻是为“不与物情违”服务的。听从鱼在大海中腾跃,任随鸟在长空中飞翔。鱼跃、鸟飞是“物情”,不必、也不可予以阻抑。玄览不管他的外甥恶作剧,也不管义诠如何守僧规,认为各具个性,“物情”相异,不必横加干预,任随他们“跃”和“飞”好了。
朱熹欣赏这两句,则是从有广阔的天地,尽量施展自己的才干方面着眼的。玄览原意偏于“鱼跃”、“鸟飞”上,朱熹则侧重于“大海”、“长空”上。广阔的大海,鱼儿纵情跃动,高远的天空,鸟儿任意翱翔,客观条件很好,有利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主、客观条件都具备了,那自然出现“终知不是池中物,掉尾江湖汗漫游”(宋戴复古鹧鸪天·题赵次山鱼乐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的壮观景象。由于这两句具有激励人奋发向上的作用,也就演化为人们常用的熟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处】唐·王维《汉江临眺》。【翻译】江水浩荡,好像一直流到天 地之外;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在似 有似无之中。 先写江水之流长
-
阴阳家,《汉书·艺文志》说:“盖出于羲和之官。”司马谈《论六家要指》说:“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可见阴阳家原为礼家明堂月令之属,本意在观察天象,制定历书,
-
释道潜《秋江》宋山水诗鉴赏 释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夕阳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中国山水诗的一个特色,在于敷彩设色,写景如画,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此诗称得上这类中国山水诗的一篇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处唐bull;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原文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
-
【注释】:词题有“陪节欲行”之语 ,《 绝妙好词笺》云:“按梅溪曾陪使臣至金,故有此词 。”词中有“断肠秋早”句,据此推断成行时间在初秋。查《金史·章宗纪 》,每年九月朔日为金章宗完颜璟生辰,称为天寿节,南宋例于六月遣使往贺;《 金史·交聘
-
新年多暇日,晏起褰帘坐。睡足心更慵,日高头未裹。徐倾下药酒,稍爇煎茶火。谁伴寂寥身?无弦琴在左。遥思毗陵馆,春深物袅娜。波拂黄柳梢,风摇白梅朵。衙门排晓戟,铃阁开朝锁。太守水西来,朱衣垂素舸。良晨不易
-
这是一首赠妓词。写妓女抛弃旧主,另寻新欢,并就此对其进行批评、规劝。语多嘲讽,诙谐有趣。 全词共分两大部分。前七句为第一部分,写其抛弃旧主人。起首二句写其轻率。不经了解,便一口咬定那人是“好个主人家”,所以“不问因由便去嗏”,走进了
-
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 (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注释】 (1)此组诗四绝句,作于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冬,作者时年六十三岁,在南宋朝廷任秘书
-
《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蔡侯静者